如何使动手实践更好的服务于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刘然
[导读] 本文就怎样在课堂中合理做好动手实践活动,
        刘然
        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汪岗小学  湖北省 老河口市        441800                         
        内容提要:本文就怎样在课堂中合理做好动手实践活动,主要从以下几点:一、明确课前学生操作的目标;二、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三.要有顺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四.要给学生和同伴合作的空间。展开论述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目标明确。适时适度,有顺序,合作空间
        动手实践,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获得感性经验,在实践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中适时、适当、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精力,同时学生的摆、想、说等综合素质就可以得到发展。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更是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学数学,其本质就是做数学。没有做,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如何使动手实践更好的服务于课堂,就成为课堂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课前学生操作的目标
        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有效的学习活动都应当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动手实践与一般的操作活动最大的区别也就在于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有些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认为只要自己清楚活动的意图及要达到的效果就行了,学生无需了解此次活动的任务和目标,这样往往就会使学生的动手实践变得盲目无序。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时,有位教师刚开始就组织了一个“摸棋子”游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装有黑、白两种棋子的黑袋子,其中黑色棋子多,要求学生每次摸出一枚棋子(摸完放回),并对结果加以记录和比较:一共摸了多少次?其中摸到黑棋子多少次?摸到白棋子多少次?最后得出了结论: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大,摸到白棋的可能性小。整个过程,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任务,充当了一次学具操作工。

其实我们可以由一个问题情境引入:“同学们,袋子里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5枚,如果不倒出来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吗?”先组织学生进行讨沦,明确活动的任务,然后再组织动手实践,这样全体学生就有了同一个关注点,活动也有了明确的指向性,让每个小组在同一个目标和任务下“各显神通”,从而避免了被动低效的操作。
二、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20分钟。操作要适时,只有时机适当,适可而止,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感性过渡到内部言语动作,直到完全抽象。比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先出示9+2=,由于每一次接触,让学生摆学具是非常的必要的。学生通过摆学具发现“凑十法”是最容易得出结果的。这时教师再让学生摆1、2道类似8+3之类的题熟练“凑十法”后,就可以让学生脱离学具来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回忆陈述,再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逐步建立起一个准确、清晰和稳定的表象。
        适度原则,就是要“以学论教”,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实际,审时度势跟进动手操作与实践。学生个体的学习时空不同、思维品质不同、家庭环境影响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一定存在差异。在教学活动还没有进行,有些学生已经会了,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前,有些学生超前认知,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引导、适当点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尽快地回到所探索的新知上来,保证探究学习切实有效。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灵活应对,随时准备调整教学流程,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要有顺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的顺序和恰当的操作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学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指定教学内容做示范,并注意边操作边讲解,有层次地把操作过程演示清楚,为学生的模仿操作创造条件。如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如果只让学生摆两行花片,第一行摆9内,第二行摆5朵,而不是具体提出这一操作的要求,学生就比较盲目,对两行花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就不一定很清楚。因此,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直接影响操作的目的是否能达到。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四、要给学生和同伴合作的空间。
        操作实践活动需要合作,如何使学生在合作中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首先,教师示范作用不可缺,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少,对合作操作与交流的认识比较低。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概念,教师必须事先作好示范。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还要选择恰当时机保证有效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
        动手操作不单单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它既能锻炼手的灵巧性,也能锻炼思维的能力,是手脑并用的智力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做到观察、操作和思维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对课堂目标提出的知识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训练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