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3期   作者:王玉湘
[导读] 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
        王玉湘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1390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好好学习等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德育教育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德育养成习惯,这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养成教育进行探讨,旨在如何指导加强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终生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在农村小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学生分布面广、父母普遍受教育水平低下、子女教育方式过时、监护人监管不力以及学校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使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特殊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了解养成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
        养成教育是以德育教育为根基,对学生的行为、语言习惯等进行养成,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进而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帮助的人。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
        现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重视学习教育,忽略德育教育的工作问题,这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到了社会上缺乏生存意识。而且农村的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会经常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孩子却不知道父母这其中的艰辛,也不懂的体贴父母,更不了解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养成教育的培养意义,让孩子早点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孩子步入社会有一定的生存意识,不会被生活的快速节奏淘汰掉。
        二、充分认识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小学养成教育指的是从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实际出发,在党的教育和国家政策规定为指导下,遵循行为产生和习惯形成规律,并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小学生养成有利于自身成长,符合时代要求的行为习惯教育。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小学生学习知识、学习交流、做事、做人,是小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期盼,也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养成教育的培养方式
        (一)在以德育为中心的养成教育中,关键在于激发学生要求上进的内在驱动力,就必须要遵循全程教育的原则,要制定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继而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评估。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共建共育工作,优化学校内外教育环境,形成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教育为辅助的教育机制,使校内校外教育有机结合,保证养成教育的一致性。


        (二)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年龄阶段,所以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们“知”,然后让他们做到“行”。学校班级制定的很多学生规范,比如课堂纪律、卫生纪律、早操纪律等,这些纪律规范首先要让学生们“知”,要让学生们熟记甚至能够背下来。行动源于认知,只有让学生们知道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使学生们有正确的行动,教育需要引导监督学生去“行”,在学生做错事情时不是一味的职责批评,是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范围和年龄特点,以此从易到难、由外而内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养成教育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三)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不断的模仿无形中形成的,这样就意味着教师、家长的任何举动和言行,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生模仿的基础,其中教师尤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心理,就是道德具体化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下,大部分小学教师已经清楚知道“如何做”以及“为何做”的基础上,就要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模范作用,凡是涉及到要求小学生自身做到的内容上,教师就一定要首先做到。比如:节俭方面,教师就一定不要随地乱让粉笔头;在讲究卫生方面,教师就要从自身开始懂得卫生,在看见有纸屑的时候就应该弯腰捡起。
        这样做,不仅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小学生,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对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养成教育的重视度。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每个细节与实际教育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可能某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或是某个细小的行为习惯,能能或多或少的对小学生产生影响。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体,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养成教育的良好开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合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大多数农村家长只在乎学生的成绩优劣,而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得一些学生自私、冷漠、自卑、拜金,甚至校内校外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行为作风,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净化教育环境,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家教培训讲座,与家长和监护人共同讨论教育的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让父母成为学生的榜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使学生耳濡目染。同时要求家长及监督人保持和教师的联系,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结语: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开端,是向中学过度的重要时期,做好养成教育是当代小学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关键在于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在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互动与支持,真正加强对养成教育的重视度,最大限度提高养成教育的效率水平,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里程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保障;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学习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徐肉吉.农村寄宿制小学养成教育初探[J].名师在线,2019(23):11-12.
        [2]苏立赟.浅析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61.
        [3]张燕军.探究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教师,2017(S1):89.
        [4]刘德民.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16(16):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