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有什么不同?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廖海林
[导读] 肝癌属临床多发性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就肝硬化伴肝癌的发生率而言,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情况,死亡率也呈上升显示,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
        廖海林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 四川成都 611330
         肝癌属临床多发性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就肝硬化伴肝癌的发生率而言,均表现为逐年增加的情况,死亡率也呈上升显示,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临床报道指出,肝硬化与肝癌在一定程度上具直接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多与肝硬化结节相关。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现阶段对肝硬化伴肝癌进行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技术,二者有哪些不同呢?
一、肝硬化伴肝癌临床特征是什么?
        既往研究显示,就肝硬化与肝癌来讲,两者关系较为密切。研究示,经对肝硬化群体展开调查,其肝癌发病率约为4%,但在肝癌患者中,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发生的患者约占70%,肝癌一般通过肝硬化结节进展所致。

        以肝硬化为基础并发的肝癌,在特性上,属多阶段动态过程。多项报道均指出,肝癌的发病同肝硬化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肝硬化肝癌患者应用常规非手术或药物手段进行治疗,预后呈较差显示,有报道指出,在病程早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使预后得到最大程度改善,促使远期生存率明显增强。临床病发肝硬化的患者,在有单个直径在5cm以下的癌灶结节,或3个以上直径在3cm以下的癌灶结节伴发时,对其采用肝移植术进行治疗后,经对5年生存率展开随访调查,约为80%。故早期对肝硬化肝癌做出诊断,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并为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基础是什么?
        采用影像学检查,可对肝硬化病情进展程度进行明确,并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其在肝癌的分期、定性、定位中所起作用显著,另外,也可用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故早期通过肝脏影像学检查将肝癌及时检出,是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的基础。在此前提下,对MRI与CT多期动态扫描进行探讨,利于对肝硬化伴肝癌进行准确诊断。
        MRI、CT均为现阶段临床重要对肝硬化、肝癌诊断的手段。多项研究均表明,采用CT及MRI进行检查,可使肝癌患者检出率明显提升,特别是对微小肝癌而言,诊断准确率居更高水平。但现阶段,仅有少部分报道对肝硬化背景下,采用CT、MRI对肝癌的诊断进行了探讨。多项研究均表明,采用MRI与CT多期动态扫描技术,均可对肝癌的强化特点进行更好显示,其以肝动脉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强化,以及呈高信号特点为表现,而通过对正常肝实质进行观察发现,或为未见强化的情况,或仅具轻度强化特征。在门脉期时,经对肝实质强化值进行观测,已抵达峰值水平,病灶表现为低或等信号特点,在延迟期,病灶密度表现为降低的情况,充分表明罹患肝癌的患者具典型的快进快出强化特点。
三、MRI检查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具体临床特征
        在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经对CT检查观察示,罹患肝癌的患者在动脉期阶段,多呈高密度灶表现,在门脉期阶段、延迟期阶段,多表现为等及低密度灶;经对MRI检查观察示,在动脉期阶段,多呈高信号表现,在门脉期阶段、延迟期阶段,则多为等与低信号,具典型快进快出特征,同既往研究符合。
        有研究对经病检确诊的34例肝硬化肝癌患者展开探讨,共有病灶44个,针对所有患者均开展MRI与CT多期动态扫描操作。结果示,在采用CT多期动态扫描检查时,典型病灶共检出41个,采用MRI进行检查时,病灶共检出42个。应用CT未检出的2个小肝癌病灶,经分析特征发现,与周围正常组织密度表现为一致的情况,但相较正常肝组织,门脉期密度居更低水平,同时,经对延迟期扫描病灶进行观察,表现为未见强化的情况。1个病灶在动脉期阶段,表现为高密度特点,而在门脉期阶段及延迟期阶段,密度无明显降低。经对另外2个病灶观察示,三期密度均较正常组织低。MRI检查过程中,未在动脉期阶段检出的有3个病灶,其中2个经对病理类型进行观测,为小肝癌病灶,与邻近的正常肝组织信号表现为相同的情况,分析原因,与小肝癌病灶缺乏丰富的血供相关。
        也有报道指出,有程度不等的假包膜检出,同样为罹患肝癌患者的病理特征,通常表现为具双重结构,经对内层进行观察,呈较薄显示,外层则分布有相对丰富的新生胆管与受压血管。在动脉增强早期阶段,包膜一般表现为未见强化的情况,而在增强晚期以及延迟期阶段,包膜内分布的血管密度表现为提升的情况,细胞间隙进一步扩大,相关对比剂发生滞留的时间明显延长,包膜表现为非规则环状高密度灶,可为诊断非典型强化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上述针对34例罹患肝硬化肝癌的患者进行研究示,经CT及MRI扫描显示,在延迟期阶段,表现为低密度以及低信号灶,邻近区域有完整以及具非完整特点的环状假包膜强化,其中对于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肝癌假包膜为54.55%显示率,经对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肝癌假包膜为59.09%显示率,两者差异不明显。应用MRI与CT多期动态扫描实施检查,均可对肝癌假包膜所具有的强化特点较好显示,但相较CT,MRI在对肝癌病灶包膜进行显示时,效果更优,且经对动态扫描病灶边界进行观察,表现更清晰,在门脉期阶段、延迟期阶段,包膜具更明显的环状强化特征。
四、MRI与CT多期动脉增强扫描优势分析
        对于CT多期动态扫描而言,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特点,多由正常肝实质与病灶强化所存在的密度差决定,总结其强化特点,多表现为在取对比剂注射后较短时间内进行显示,也可能并不是最佳的对肿瘤进行显示的时间段。另外,因对比剂剂量呈较大显示时,较难将对比剂团形成,在一些情况下,增加了对肝癌进行诊断的难度,特别是微小肝癌。且CT在检查时,有其放射性损伤存在,重复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机体构成损伤。与之相比,MRI放射性损伤不明显,可多方位、多角度对病变进行显示,扫描时间具较短特征,分辨率也表现为较高的情况,在对小肝癌进行诊断时,敏感度居更高水平,在定性准确度上,也较CT略高,同时,其可有效显示肝癌血供,更好的对包膜强化特点掌握,利于将肝癌,特别是微小肝癌病灶检出。故在对肝硬化伴肝癌进行诊断时,通常以MRI多期动态扫描技术为首选。临床需引起重视,通过对恰当的方式选择,以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诊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