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波
开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250
尿常规检验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内一个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这种检验项目对于泌尿系统的诊断以及其他系统的协助诊断,产生的效果极为重要,对于尿常规检查来说,其中的检查内容包含尿液的外观检查、物理检查、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等多个类型,而在临床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最终的尿常规检查结果受到影响,很容易导致在临床上出现诊断错误的情况,所以在临床上做好尿常规检验工作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一、尿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因素
尿液分析室,临床检验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检验内容,而尿液分析中的内容包含尿液外观、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这也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检验方法。尿液样本的检测结果是否可靠,与其中多个环节的规范操作有较为密切关联,其中包含尿液检测的质量控制和尿液检测中质量控制以及检验结果综合分析等多项内容。再进行检验时,尿常规检验工作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与尿液的采集方式和容器清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仪器的保养,并做好相应的定期维护,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依据,使医务人员在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时了解患者的病情情况。
一般情况下来说,尿常规检验主要是通过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来进行分析检测的,而无论是采用显微镜检查还是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查,想要获得准确的检验数据,避免临床诊疗工作出现错误,临床在检验时就需要考虑尿常规检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并加以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检验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尿常规检验的具体方法
虽然尿液样本在进行采集时,相较于血液样本来说更为简单,但临床上也很容易出现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合的状况,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对于尿常规检验中的各项影响因素有较为密切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检验过程中掌握每一个影响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提高临床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1.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尿液样本的采集前,由于在进行检验时,医务人员都面临着检验标本量较大并且检验人数较多的状况,这也成为了尿液样本质量控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
目前临床医学上在进行药业样本的采集时,主要以患者自身完成为主,所以患者在进行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最终的采集结果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标本采集的准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材料时间等多种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进行尿液的采集时,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叮嘱,则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的采集标本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而随机抽取的尿常规检验结果与患者采集前的饮食和药物应用有较为密切的关联。
所以在进行样本采集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并且做好与患者尿液采集的沟通,告知患者在进行样本采集时,应当如何控制自身饮食和用药,切不可饮用糖水、咖啡和浓茶以及非必须服用的药物。而在对部分用药患者进行采集时,患者用药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才能够保证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分析时,并了解患者的用药状况。而在完成患者尿液收集后,样本收集以及运送容器都一定要干净防漏,如果送检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其中的细菌繁殖,导致标本中的蛋白发生变性。
2.尿液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在接到合格的尿液标本后,就需要对尿液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如果在检验前没有做好尿液的综合分析,就会导致尿液分析的质量受到影响。随着近年来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不断普及,尿液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而检验工作人员则更加应该注意并分析在检验工作中存在的细节,尽可能避免由于工作人员出现的尿液样本管理质量受损的情况。
所以在进行尿液分析的过程中,实验室内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尽可能正确规范的应用全自动检测仪,并且在进行检测前对各项仪器进行详细的确认,了解仪器的应用状态,并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登记制度,而在应用过程中的各种试剂袋以及分析仪需要配套使用,在开封后也需要注意保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污染,对最终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3.尿液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在完成尿液的分析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检验结果以及检验报告的质量控制。由于在完成尿常规检验后,影响因素还包含检验结果误差,这一方面的因素由于室温偏高或者偏低,都会导致尿液中的ph值出现变化干扰因素可能会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检验人员需要做好自身素质的提升,在完成标本的检验后,对相关的检验结果进行仔细核对,而对于存在异常的问题,也需要主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及时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这样才能有助于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且准确的开展。
尿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十分重要的一项检查类型,而在尿液分析时,最终的检验准确度与临床检验工作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在进行检验时,检验人员需要对每一个步骤都耐心负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操作,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使检验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