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护理晚期癌症患者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夏世蓉
[导读] 癌症对于人类而言,是对其生命存在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
        夏世蓉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646604
        癌症对于人类而言,是对其生命存在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谈癌色变”是普通民众对于癌症最直观的表达,尤其晚期癌症患者,因治愈的希望日渐渺茫,患者的情绪则更为低落。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疗已由仅关注生理感受与病情变化的阶段向生存质量提升、心理感受改善等方面转变,尤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更是如此。在癌症晚期,因癌细胞大多已呈扩散与转移状态,各组织、器官均有所受累,剧烈的疼痛为其最大的困扰。同时,因生命进入倒计时,家属的悲戚情绪与患者的焦虑、绝望相互影响,加剧双方负面情绪感受,影响终末期生存质量。因此如何对晚期癌症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使其有尊严的、平和的、较为舒适的离开,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癌症?
        所谓癌症,在医学领域称为恶性肿瘤,是上百种此类疾病的一种统称。癌症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性等生物学特征,其发生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分为致癌、促癌、演进三个过程,与吸烟、感染、职业暴露、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癌症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癌:人们将恶性肿瘤均叫癌,如肺癌、胃癌、肠癌、肝癌、乳腺癌、血癌、淋巴癌等。狭义的癌:是指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而间叶组织有内胚层来源的不叫癌,而叫肉瘤、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间质瘤、胶质瘤等名称。其实,这些“瘤”也是恶性肿瘤性疾病,一样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人们常说的晚期癌症,通常指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晚期。


        二、癌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癌症的局部表现
        (1)肿块:肿块的出现由癌细胞恶性增殖所形成,可用手在患者体表或深部触摸到肿块。甲状腺、腮腺或乳腺癌可在皮下较浅部位触摸到。肿瘤转移到淋巴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某些表浅淋巴结,如颈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容易触摸到。至于在身体较深部位的胃癌、胰腺癌等,则要用力按压才可触到。
        (2)疼痛: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或破溃、感染等使末梢神经或神经干受刺激或压迫,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疼痛过程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变得难以忍受,昼夜不停,尤以夜间明显,给予一般止痛药止痛效果也不理想。
        (3)溃疡:体表或胃肠道的肿瘤,若生长过快,可因供血不足出现组织坏死或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溃烂。如某些乳腺癌患者可在乳房处出现火山口样或菜花样溃疡,分泌血性分泌物,并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
        (4)出血:癌组织侵犯血管或癌组织小血管破裂而产生。如肺癌患者可咯血或痰中带血;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则可呕血或便血,泌尿道肿瘤可出现血尿,子宫颈癌可有阴道流血,肝癌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出血。
        (5)梗阻:癌组织迅速生长而造成空腔脏器的梗阻。当梗阻部位在呼吸道即可发生呼吸困难、肺不张;食管癌梗阻食管则吞咽困难;胆道部位的癌可以阻塞胆总管而发生黄疸;膀胱癌阻塞尿道而出现排尿困难等;胃癌伴幽门梗阻可引起餐后上腹饱胀、呕吐等。
        (6)其他:颅内肿瘤可引起视力障碍(压迫视神经)、面瘫(压迫面神经)等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骨肿瘤侵犯骨骼可导致骨折;肝癌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而致腹水等。肿瘤转移可以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区域淋巴结肿大,肺癌胸膜转移引起的癌性胸水等。
        (二)全身症状
        早期恶性肿瘤多无明显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病质、大量出汗(夜间盗汗)、贫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约10%~20%的肿瘤患者在发病前或发病时会产生与转移、消耗无关的全身和系统症状,称肿瘤旁副综合征。表现为肿瘤热、恶病质、高钙血症、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等。
        三、如何护理癌症晚期患者?
        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后都会出现很严重的情绪变化,情绪上有很大的波动,严重影响了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多患者会因为对癌症的恐惧产生绝望,或者是厌世的情绪,不配合治疗,病情加剧,并且患者长期的住院生活也会产生严重的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那么护理人员怎样科学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方面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恶病质的情况较为普遍,临床应结合其机体状态进行饮食方案的调整,提供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饮食,含脂肪量丰富的食物慎重食用,对于烧焦的肉类,呈发霉、盐腌或久存腐败蔬菜等均予以规避。其中多食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可有效阻止细胞恶变和扩散、增加上皮细胞稳定性、升高白细胞等;食用维生素E促进细胞分裂,延迟细胞衰老。如消化困难的病人,应给予营养液输液治疗以补充身体营养。
        (二)心理方面
        首先在病情告知方面,应在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咨询家属意见后,以其可接受的方式予以告知,对于态度较为平和的可采用直接告知并进行治疗方法的共同讨论;对于心理较为脆弱的,则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试探性的、委婉的予以告知,尽可能降低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负面刺激。其次,对患者进行恰当方式的死亡教育,使之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有更为客观、理性的认知。另外,对于部分因对死亡的恐惧产生系列过激行为的患者,包括自伤、伤人、拒绝治疗等,护理人员应对其心理波动保持关注,积极对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应用,通过及时的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舒缓应激状态,并通过想象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或音乐放松等使患者逐渐平稳心态,以正面积极的心态正视自己的疾病,坦然面对。同时对于患者的合理需求应予以主动解决以及尽量满足,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情绪,以争取生存的希望。此外,鼓励家属对患者表达更多的关怀,经由对患者语言、行为等特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而给予必要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放弃消极的癌症宿命论论调。
        (三)环境健康方面
        有研究称,环境的舒适与否对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存在一定影响。故应针对晚期癌症患者应予以独立病房入住,室内物品整洁、摆放有序,光线柔和、舒适,允许患者可摆放喜爱小物品或鲜花,在对其健康无甚影响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家属探视频率,使患者感知温馨的亲情氛围,有利于其治疗信心提升;对于生活不能自理者,应加强照护力度,及时帮助其更换床单,并帮助擦洗身体,积极预防压疮。
        (四)静脉护理
        癌症晚期患者需长期输液,化疗药物通常浓度较高,出于药物外渗、反复静脉穿刺等因素,患者静脉通道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故对患者行静脉护理亦为其重要组成。在穿刺时,护理人员应对血管进行合理选择,提高专业技能,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对于化疗药物的浓度配比、注射方法等予以正确的掌握,同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液体渗漏等现象,以便可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五)癌痛护理
        作为晚期癌症患者最为突出的生理体征,癌痛对患者的心身摧残极为严重。临床对于癌痛进行药物治疗时,其原则应为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途径尽量选择口服方式,以便于长期性用药,同时可减少肌内注射、连续静脉给药等所造成的药物依赖、成瘾性。此外,对于镇痛药物的应用,应呈规律性,即在前一次药物作用消失前即进行下一次用药,以使血药浓度可予以有效维持。而且,对于用药应遵从“三阶梯止痛原则”,用药应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性,根据疼痛由轻到重的原则进行止痛药物选取,并以患者对麻醉药物所存在的敏感度差异,进行正确剂量应用。
        四、结语
        医学上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已由生存期限的延长转为生命质量的提升,在积极抗肿瘤治疗转为姑息治疗阶段,全面和规范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由饮食、心理、环境、用药、癌痛等各方面的护理,使患者获得更为舒适和优质的体验,是护理人员的核心追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