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李秋莉
[导读]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李秋莉
        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90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巴氏指数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超过观察组患者,巴氏指数评分则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5.56%,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1.11%,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能加速其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神经外科护理提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重症脑外伤;术后康复;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由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意外事件频发,造成颅脑外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尤其是急性重症脑外伤,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危害性极大等临床特点,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造成加大影响,临床致残与致死率极高,极大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临床多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脑外伤,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以我院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优质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90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通过CT等检查诊断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外伤;(2)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或心肺功能不全者;(2)精神疾病者;(3)手术禁忌症者;(4)恶性肿瘤者;(5)临床资料不全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3.6±11.4)岁,病程1~7h,平均病程(4.0±1.1)h;观察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4.1±11.5)岁,病程0.5~8h,平均病程(4.2±1.2)h。两组受试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征,给予用药和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将疾病的护理内容与要点告知患者及家属,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征,对存在明显焦虑、不安、紧张等不良情绪的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安慰、鼓励等方式予以舒缓,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2)对症处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对耳根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其洁净度,减少人为掏耳或堵耳造成的液漏;定期翻身、按摩、拍背,以免发生压疮;对于呼吸困难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3)功能锻炼。待患者体征稳定,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开展基础训练,比如通过简单的话语交流和画图识字,锻炼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肢体抬升与活动锻炼,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待其恢复基本的肢体功能后,可开展简单的日常活动,比如站立、行走等。
1.3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3]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1)选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判,分值范围0~42分,神经功能的好转程度与评分高低成负相关。(2)采取巴氏指数(Barthel),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判,分值范围0~100分,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与评分高低成正相关。(3)采取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知识了解能力、患者的恢复情况等,总分100分,评分超过80分,视为十分满意,评分60~80分,视为比较满意,评分低于60分,视为不满意,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巴氏指数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超过观察组患者,巴氏指数评分则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5.56%,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1.11%,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复杂严重,容易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引起严重的气道阻塞,增加脑疝与肺部感染几率,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方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消除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从而确保治疗效果;通过功能训练,尽早锻炼了患者的基础功能,为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
        本次研究中,我院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 后,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巴氏指数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显著超过观察组患者,巴氏指数评分则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切实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5.56%,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1.11%,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证实了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获得患者家属的认同感,有助于构筑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能加速其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神经外科护理提高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卢小玲,胡周静,黄丽,宋兴华.早期不同模块康复护理对脑外伤致偏瘫患者语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2496-2498.
[7]陆光莲,徐孟凡.早期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与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6):186-187.
[3]张艳艳,于芹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对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2214-2216.
[4]朱晓莉,彭美蓉.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6):174-175+196.
[5]胡凤香,李晴,苗新,胡曼.研究在急性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进行系统护理对其康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6):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