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翠
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外科护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7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患者的确诊用时、至外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用时、至外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仅为74.00%,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的96.00%更低,失败(死亡)率则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00%(P<0.05)。结论: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的确诊时间,为患者的外科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建议在急诊科外科护理中推广普及。
【关键词】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创伤;救治;并发症
急诊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对严重且不稳定,比如钝器损伤、交通事故、坠落伤等,属于急危重病症,容易加重患者伤势,甚至引起患者昏迷,若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给予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则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实践发现,在急诊抢救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急诊抢救效果[2]。因此,急诊外科除了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以外,通常还应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确诊时间,加速患者康复[3]。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诊科外科护理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70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3.5±10.2)岁,致伤原因:14例钝器损伤、12例交通事故、7例坠落伤、2例其他;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3.0±10.1)岁,致伤原因:15例钝器损伤、11例交通事故、8例坠落伤、1例其他。两组受试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致病原因)等对比,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按照急诊外科常规护理流程,提前备好抢救物资,做好各环节间的交接班工作,固定放置药品,记录好药品的使用情况。观察组接受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1)组建创伤急救护理小组。由急诊创伤急救护理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急救护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负责总体护理工作的调度和指导,护理人员各司其职。(2)准备工作。提前做好抢救设备和药品的准备与检查工作,开通急诊外科创伤绿色通道,协调外科手术部门,做好手术室清洁消毒工作,提前调整好温湿度,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病房环境中接受手术治疗。(3)现场处理。抵达事故现场后,医护人员快速评估病情,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给予抗感染和出血处理,预防感染和出血,与患者保持沟通交流,给予心理干预;对于呕吐患者,使其头部偏向一侧,预防休克或窒息等情况。(4)科室间的协调。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外科手术部门取得联系,提前准备好轮椅或担架等运输工具,待具体分诊结果出来后,立即在护理人员的陪护下,送往相应的外科手术部门。
1.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的确诊用时、至外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出血、感染、休克)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确诊用时、至外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情况
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用时、至外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仅为74.00%,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的96.00%更低,失败(死亡)率则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ng)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00%,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png)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处理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站,身负救死扶伤的重责,其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4~5]。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了包括组建创伤急救护理小组、准备工作、现场处理、科室间的协调等一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通过组建创伤急救护理小组,使急诊外科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化,保证了急诊外科护理工作的高效进行[6];通过提前备好抢救设备和药物,做好了对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提高了抢救效率;通过现场处理,及时评估患者病情,清理异物,预防呼吸困难和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7];再通过科室间的协调,使分诊患者快速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缩短了患者的术前时间,使其尽快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8]。
本次研究中,我院外科创伤患者经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确诊用时、至外科手术用时、住院时长,均明显更长,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诊断时间,加快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速度,为患者的外科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仅为74.00%,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的96.00%更低,失败(死亡)率则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切实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了20.00%,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4.00%,两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诊科外科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的确诊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建议在急诊科外科护理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邵黎黎.基于创伤评估的分级护理在急诊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60-62.
[2]余金蓉,彭洪梅.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9,29(8):868-870.
[3]潘丽珍,郑晓燕,余学元等.个性化护理降低口腔颌面创伤急诊入院患者创口感染率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7):42-44.
[4]刘芋兵,卢阳阳,林翔翔等.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严重性创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2):188-189.
[5]潘琰.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1):1579-1580.
[6]周伟,朱月兰.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5):1684-1685.
[7]刘慧慧.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3):3248-3251.
[8]陆文炜,吕林娟,叶和军等.预见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30):3670-3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