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恢复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0期   作者:付光荣
[导读]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恢复
        付光荣
        文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 文山6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恢复。方法   将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来我院接受胃穿孔修补术的胃溃疡患者抽取70例作为样本,按入院顺序分作两组,35例用常规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以统计学软件计算结果为依据分析不同组并发症及胃肠动力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概率、胃肠动力四项检测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都存在数值上的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并发症更低、胃肠动力指标更优,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行胃穿孔微创术,不仅并发症率较低,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更好,舒适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具备外科手术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微创手术;胃穿孔;胃肠动力
        胃穿孔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有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或者合并有痛风、关节炎,经常服用止疼药,或饮食存在暴饮暴食或酗酒现象的上班族[1]。该病可行的治愈方案为手术修补加后续饮食调理,需要患者遵医嘱保护自己的肠胃功能调整饮食作息。随微创技术的进步,使得胃穿孔修补术的创口面积得到进一步缩小,在腹腔镜的作用下,医生可清晰观察到组织破损的具体位置,提高了修补的准确性 [2]。本研究即是通过将其与传统胃穿孔修复术进行对比的方法,探究其临床实际疗效及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抽取样本的年限为2018年2月到2020年1月,样本对象为来我院接受胃部修补术的70例胃穿孔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两种或以上诊断法确诊为胃穿孔者;②年龄低于80岁者;③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实施治愈操作的患者;④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⑤胃穿孔由胃溃疡引起。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大身心器官疾病者;②实施手术前已实施过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信息统计:性别分布:男39例,女31例;年龄分布:38-79岁,平均(38.68±4.73)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35例用常规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5例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经过比较,两组胃穿孔患者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胃穿孔修补术:通过气管插管的方式予以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处,经上腹部正中切口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使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注射液进行冲洗,视野清晰后确定患处实施修补,间断缝合破损组织,内置引流管固定包扎。
        观察组-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行胃溃疡修补术:麻醉方式同上,体位采取头高足低位,于肚脐下方作弧形切口,置入戳卡,进镜探查,建立 CO2气腹(压值区间11-13 mm Hg)[3],利用腹腔镜观察患者胃穿孔位置,明确穿孔部位,于左右锁骨中线、腹部再做两个操作孔,左手作抓钳,右手置各种操作钳;使用吸引器吸尽腹腔漏出胃液及脓液,氯化钠液冲洗腹腔干净,提取穿孔灶处的部分组织送检,排除存在癌变的可能,碘伏消毒后行间断性缝合,再另行大网膜覆盖于穿孔灶处打结固定,此时再观察腹腔镜的成像界面,确认修补可靠后,留置引流管取出手术仪器后,逐一缝合戳卡穿刺孔。
        两组患者术后,给予相同的抗炎,制酸,营养,补液及对症治疗,并持续胃肠减压[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可细分为切口感染、术后脂肪液化等两种;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包含CAS(血清胃泌素)、胃电主功率、MTL(胃动素)及胃电幅等四项;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以测量GQOLI-74量表后的结果为依据,分值与其术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算对比结果为依据,①计数资料X2检验均用[n(%)]表达;②计量资料t检验均用()表示;③P<0.05标志检验结果存在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5.71%)较对照组(14.29%)低,说明临床效果更佳,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
        观察组四项胃肠动力检查指标结果均较对照组同项检查结果优,表明其恢复效果更好,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两组在术后生活质量评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提示其术后舒适度更好(P <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胃炎,胃溃疡得不到规律内科治疗,或合并痛风,关节炎,长期服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或者在饮食不规律,饮酒或饮食不节制的情况下,会使原本存在溃疡的胃出现出血或穿孔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腹部的不适,使其处于危险中[5]。胃穿孔的发病机制为外界刺激使机体分泌超量的胃酸及蛋白酶或胃部体积过度膨胀等使组织出现破裂而引发,症状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的刀割或灼烧样的疼痛,治疗方式为在修补破损的胃部组织后进行后续的抗炎和修复治疗[6]。相较于传统开放式的切口,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的微创修补术仅需在患者腹开几个小孔即可,手术创伤小,而且病灶呈现更为清晰,使得医生实施修补操作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机体的舒适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研究即是通过将其与传统胃穿孔修复术进行对比的方法,探究其临床实际疗效及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概率、胃肠动力四项检测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都存在数值上的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并发症更低、胃肠动力指标更优,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更高,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简而言之,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行胃穿孔微创术,不仅并发症率较低,而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更好,舒适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具备外科手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世杰.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及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评价[J].名医,2020(10):15-16.
[2]李国宝.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对胃肠动力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0):130-131.
[3]王宝刚,张辉.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临床疗效及胃肠动力恢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3):66-68.
[4]蔡斌,马全仓.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效果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4):51-53.
[5]倪红卫.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20):75-76+79.
[6]刘义凯.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胃穿孔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8,38(03):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