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患儿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覃芳妹 韦金妮
[导读] 目的:探讨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覃芳妹  韦金妮
        河池市大化县人民医院  广西河池  5308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合患儿的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方法:将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观察组(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8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救治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抢救时间[(197.22±15.96)min<(285.44±18.37)d,t=25.117]、住院时间[(15.84±2.08)d<(23.17±3.69)d,t=11.989]相对更短(P<0.05),患儿的5 min Apgar 评分[(9.23±0.42)分>(8.45±0.31)分,t=10.352]、5min复苏率(93.75%>75.00%,χ2=6.400)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5.83%>77.08%,χ2=7.207)相对更高(P<0.05),两组患儿的复苏率、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接受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复苏,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同时能够赢得患儿家长的满意与肯定。
        【关键词】系统化急救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生存率;满意度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危险的新生儿并发症,受到胎盘因素、分娩因素、孕母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出生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抑制的情况[1]。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会引起呼吸、循环功能异常,持续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容易形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存在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在胎儿成功娩出后,需要密切监测其呼吸、循环状态,一旦出现新生儿窒息的症状表现,应及时、迅速的展开急救。在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急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缩短急救时间,高效展开急救工作,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为提高急救工作效率和急救成功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女=24/24,胎龄35~40周,平均(38.12±1.08)周。出生体重1210~3650 g,平均体重(2259.25±475.26)g。对照组中,男/女=27/21,胎龄35~40周,平均(38.19±1.23)周。出生体重1233~3658 g,平均体重(2264.27±462.93)g。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新生儿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复苏措施,建立呼吸的同时,维持正常循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征状态。复苏后持续进行体征监护,加强对惊厥、脑水肿等并发症的防治。
        观察组(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实施急救之前,需要迅速掌握胎儿的基本情况(胎龄、分娩方式、出生时体质量等),根据患儿的体征状态和症状表现,制定系统化急救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儿的呼吸、循环状态进行评估,观察其喉反射、皮肤状态以及浅表呼吸,确认患儿是否出现窒息症状。
        ①清理呼吸道:确诊为新生儿窒息的患儿,应该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做好保暖措施,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正常与稳定。注意调整患儿的体位(咽后壁、喉、气管呈一条直线),将肩部垫高2cm左右,按照先口腔、后鼻腔的顺序,清除吸入气道内的羊水、分泌物,恢复呼吸道通畅。然后轻轻拍打患儿足底,用手抚摸背部,产生触觉刺激,达到诱发自主呼吸的目的。②建立呼吸:实施复苏气囊面罩正压通气给氧,观察其肤色状态,监测其心率变化。心率<100次/min时,则需要采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的方式,进而建立呼吸。③维持正常循环:采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式,在患儿胸骨体中下1/3段位置(避开剑突),以合适的力量进行按压(120次/min,1~2cm深度),观察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情况。④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体征表现,按照合理的剂量,使用肾上腺素、扩容剂、碳酸氢钠或纳洛酮等药物进行治疗。⑤护理评估:在胎儿恢复正常的呼吸、循环后,仍需要持续进行体征监测,警惕异常的体征改变,加强对颅内压升高、感染、体温降低等潜在危险因素的预防,。
1.3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救治效果


2.2复苏、生存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发生后,患儿由于存在呼吸、循环障碍,导致多个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逐渐形成损伤,严重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应该及时、迅速的进行救治[3]。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为急救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提供支持,有条不紊的进行清理呼吸道[4]。建立呼吸、维持正常循环以及药物治疗等各项工作,加快复苏时间,帮助患儿及早脱离危险,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患儿的生命,并可以让患儿家长感到放心[5]。
        综上所述,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患儿急救中的应用,对于加快患儿的复苏,提高其生存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赢得患儿家长的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冬梅,邓寿建,马妍梅.基于重症新生儿急救转诊系统护理干预对危重患儿转运的影响[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9):173-176.
[2]余光琴.全程系统性急救护理对新生儿窒息急救患儿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7):101-103.
[3]朱贵珍.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救护理中无缝隙配合模式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7):1176+1191.
[4]张建霞,甘海霞.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用于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效果[J].系统医学,2020,5(02):150-152.
[5]龚晓岭.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2):125+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