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税春玲
[导读] 目的:探寻脾胃虚寒症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护理方法
        税春玲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省遂宁市629200
        摘要:目的:探寻脾胃虚寒症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从消化内科中随机抽取脾胃虚寒症患者4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于脾胃虚寒症患者而言,中医护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症;胃脘痛;中医护理
        祖国医学[1]指出,外邪侵袭、脾胃虚弱、饮食不当、情志难抒是胃脘痛的主要诱发因素,可分为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瘀血阻络、肝郁气滞等类型。临床治疗应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并配以针对性中医护理干预方法,如此才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对此,对此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针对脾胃虚寒症患者提出了中医护理干预方法,现将干预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病例来源: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消化内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脾胃虚寒症患者。
        1.1.2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内科学》[2]中的脾胃虚寒症诊断标准。
        1.1.3病例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满足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在34—80岁,性别、民族不受限;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2)排除标准:合并有肠易激综合征的重叠综合征、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合并有肝脏以及胆囊疾病、合并有胰腺疾病;合并有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处于妊娠、哺乳等特殊阶段或者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依从性较差;存在药物过敏史;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1.4分组与基线资料比较:根据上述标准,本研究共纳入脾胃虚寒症40例,按照患者的入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观察组,各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中,女性14例,男性6例,年龄为(55.04±3.11)岁;观察组中,女性11例,男性9例,年龄为(53.21±4.53)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注意病房环境的维护,加强药物指导。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具体为:
1.2.1疼痛护理
        针对疼痛难忍者,接受禁食治疗方法,等到疼痛有所缓解后,嘱咐其少食多餐,并尽量摄入清淡饮食。针对饮食停滞者,可接受吐法治疗,以盐汤促使其将积食吐出,进而缓解疼痛,温水服用保和丸,并配以胆、胰、脾、交感、大肠、胃等穴位进行耳压治疗[3]。同时,对足三里穴、阿是穴、内关穴、脾俞穴、肾俞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针对其他证型者,如寒凝气滞者可在脘腹部放置热敷袋进行温热治疗;针对脾胃虚弱者,可选用番茄甲鱼进行滋润养胃治疗;针对瘀血阻络者,可接受活血化瘀治疗。
        1.2.2情志护理
        由于胃肠不适、疼痛,患者多存在焦虑、忧郁 、烦躁的情绪,不良心理易引起气机紊乱伤及内脏,以至于患者出现入睡困难、血压、心率改变等反应,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有效沟通,疏导不良情绪的宣泄,使患者身体机能调整到良好状态,增加患者对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同时配合耳部取心、神门、皮质下,腰椎等配穴,指导患者每日轻柔按压贴豆处3-5次,每次1-2分钟,以镇静止痛,使其情绪稳定,改善睡眠质量。
        1.2.3饮食护理
        评估患者营养情况,根据疾病辨证分型,给予辨证施膳。尽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及纤维素食物,如蛋类、瘦肉、鱼、芹菜、火龙果等,可提高蛋白含量,忌食生冷瓜果及寒凉;嘱其多饮水,给予大黄贴敷神阙穴,配合按摩中脘、天枢、气海等穴位进行环形摩法、揉法或推法,通过点按足三里调理脾胃,以避免腹胀及便秘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4]: 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为: 0:无痛;1-3:轻度疼痛(睡眠不受影响);4-6:中度疼痛(睡眠受影响);7-10:重度疼痛(严重睡眠受影响);
        患者的满意度以发放满意调查表进行,调查表采取百分制,>90分为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6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指评价满意和基本满意患者所占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该软件中n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数,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对应用x2值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疼痛评价
        据统计,观察组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脾胃虚寒类胃脘痛患者往往会出现胃痛难忍、绵绵不休等临床症状,脾胃虚寒、绵绵不休是主要发病机制。本研究提出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人员积极同主治医生协商制定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如疼痛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等,缓解了患者疼痛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迎春.隔附子饼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7):44-46.
        [2]宫欣茹.中医特色外治护理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20,28(01):93-95.
        [3]庄燕芬.中医护理干预在脾胃虚寒证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850-4852.
        [4]赵海霞.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医效果探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5):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