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唐云华 谢意 杨建芳 宋良智 张永 王耀
[导读]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过去亦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损伤乃至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随
        唐云华  谢意  杨建芳  宋良智  张永 王耀
        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 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过去亦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损伤乃至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白内障的分布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更是全球白内障患病人数最高的国家[1]。白内障不仅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视觉,降低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因此对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了解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白内障 危险因素 年龄 预防
        0.引言:白内障的形成与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其最终导致眼内晶状体的自由基产生过多及清除障碍,从而对晶状体造成损伤使其变得混浊,阻挡光线的进入引起了视力下降[2]。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皮质型、核型与后囊型。既往研究已经表明,年龄是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但同一年龄段的人群中其白内障的严重程度与发病的部位也不尽相同,表明除了年龄外,一些其它的危险因素在白内障的形成中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具体包括以下因素:
1.日照时间  
        有研究表明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区白内障患病率,明显高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特别是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其患病率往往更高[3]。这是因为南部地区及高原地带的居民所受日照时间更长,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会加速晶体的氧化损伤,从而引起晶体细胞的纤维化,使晶体变得混浊,妨碍光线在眼内的正常传播。既往已有大量研究眼睛在紫外线下的照射时间越长,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2.个人文化程度与经济状况   
        边领斋,刘巨平[4]等调查并分析了云南地区40岁以上共1116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现个人的文化程度及经济状况都对白内障的发病率造成了显著的影响。其中所受教育越好,文化层度越高的人群其白内障发病率偏低,经济状况越好的人群或家庭的发病率同样更低。这主要体现在自身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条件越好的病人其生活习惯及作息更加规律,自身健康意识较强,个人营养状况较好,故其具有较低的患病风险。既往已经有研究表明吸烟,作息不规律,低体重指数的人群患病率往往更高,其中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核型白内障的风险是非吸烟人群的2-3倍,但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清楚,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5]。
3.自身疾病的影响
        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患者白内障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患者因其自身血液中血糖水平较高,长期的高血糖会影响人体的基础代谢功能,使得晶体中电解质、糖类、谷光甘肤等物质的含量异常,从而影响了晶体的正常代谢功能,最终导致晶体纤维的肿胀及混浊[6]。

高血压患者由于常年的血压波动会对血管壁造成严重的损伤,对眼球的的影响体现在则会导致眼球内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血房水屏障功能失调,而晶状体的的营养的供给主要来自房水,一旦房水循环功能失调则会引起晶体的代谢失常,从而增加白内障的发病风险[7]。除内科疾病外,文飞[8]等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常见的眼病如沙眼、青光眼等,可通过影响眼球内环境,妨碍眼睛的正常代谢,从而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4.其它因素
        既往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女性的患病人数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呈下降趋势,而雌激素除了维持女性正常的生殖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抵抗人体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持细胞的活性以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样也防止了晶状体过早的氧化[9]。因此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其抗氧化作用也随之下降。到了围绝经期的女性其白内障的患病率将会有很大的升高。此外不同的人种、民族、职业与药物,对白内障的发病率同样有着明显的影响[10],它们共同参与了白内障的形成与发展。
5.讨论
        白内障作为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无论是给患者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目前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普通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早已不是什么难题,但因其患病人群数量庞大,加之部分地区与人群对疾病的不了解使得该病的患病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同样应了解白内障发生与形成的风险,督促中老年人,提高中老年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紫外线的摄入,合理运动,调整作息,保持好心态,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防盲治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Pascolini D,Mariotti SP.Global estimates of visual impairment:2010[J].BrJ Ophthalmol,2012,96(5):614 618
[2]刘建勋.社区老年性白内障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4):154-155.
[3]朱映芳,樊香秀,高斌,姚纯,曾冬冬,韩焱,雷世奇.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04):53-56.
[4]边领斋,刘巨平,魏瑞华,李筱荣,赵少贞,华宁,王铁成,李颖,任新军,梁娟,邹媛媛,赵小云,刘文洁.云南省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危险因素调查[J].眼科新进展,2013,33(01):63-67.
[5]马德环,叶冬青,陈逖.老年性白内障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1(04):276-279.
[6]NemetAY,VinkerS,LevartovskyS.Iscataractassociated
withcardiovascularmorbidity[J].Eye (Lond),2010,8:
1352—1358.
[7]王曼华,李松涛.老年人罹患白内障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8):186-187.
[8]文飞,李斌,李发雯,李梅.中国人群白内障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03):446-449.
[9]栾兰,姚勇,傅东红,朱靖,谢田华,殷丽,邵珺,储兆东,禹倩倩,孙尉.无锡市50岁及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和手术情况调查[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06):551-555.
[10]徐正东,陈波,高兰.中老年人群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3):9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