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5期   作者:杨峥嵘
[导读]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杨峥嵘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科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耳鼻喉科;护理工作;应用效果

        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复杂、年龄差异较大,因而对于临床护理有着不同的需求。很多耳鼻喉科疾病治疗方法都具有侵入性和创伤性,因而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预后恢复效果。因此,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应当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循证护理是一种规范、系统的护理模式,根据相关问题查找循证支持,进而为护理方案的指定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科患者124例,研究了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耳鼻喉科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3.6±4.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3.5±4.7)岁。两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耳鼻喉科疾病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有认知或沟通障碍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按照耳鼻喉科标准护理流程,指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法提供相应的基础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对组员开展培训,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技能。查找循证问题,根据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类型,分析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明确患者可能出现的疼痛、气管脱管、呼吸道阻塞等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发生原因。根据循证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文献,获取相应的循证支持,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方案。在具体护理措施执行中,从患者入院开始,每个阶段都要保持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帮助患者熟悉环境,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对于疼痛情况,可采用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配合适当的药物镇痛措施。对于气管脱管情况,要加强巡视记录,随时间差导管固定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对于呼吸道阻塞情况,定期帮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畅通。此外,为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系统的生活指导,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及康复方案,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的改善。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情绪,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要及时沟通了解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疏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和信心,提高配合度与依从性。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并发症指标包括疼痛、气管脱管、呼吸道阻塞。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总分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是80-100分,满意是60-79分,不满意是60分以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的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耳鼻喉科是医院当中的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大,疾病种类、发病原因都比较复杂,在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因而对于临床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常规护理模式中,仅能针对疾病进行护理,但可能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相符,进而导致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下降[2]。循证护理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护理模式,在护理中能够更加贴近患者需求,在循证问题和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护理,借助批判性思维改进护理措施,找到最理想的护理证据和护理方案。在循证护理当中,结合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并发症情况,分析护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而查找相应的循证证据提供循证支持,使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具体临床护理方案,保证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通过开展循证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和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恢复都有更好的作用,体现出了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马春英,魏青春.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14(3):123-123.
[2]张俊红,吕巧英,丁勤勤,等.循证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前沿,2019,28(1):125-125.
[3]陈莉丽,孙进莲.循证护理及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227-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