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英
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 陕西西安 710032
【摘要】 目的 探索心理干预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2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3例, 有效19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 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 对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意义, 提高了治疗效果, 可用于临床推广中。
【关键词】 心理干预护理;神经内科;应用效果
神经内科疾病是老年人多发的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包含了脑血管病、脑部肿瘤、脑卒中、老年痴呆、癫痫、脑血栓、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1]。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目前已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给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心理干预是指医院护理人员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地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影响, 以达到恢复患者病情的目的。在神经内科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手段效果良好,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本文主要探索心理干预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以求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3例;平均年龄(65.36±8.48)岁。研究组中男23例, 女29例;平均年龄(65.47±8.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皆伴有脑血管疾病等體征表现, 研究方法及分组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治疗前心理护理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 友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 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为治疗做好准备;护理人员工作要做到仔细认真。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大多都是年龄大的老年人, 心理都较敏感、脆弱。对此护理人员要以良好的态度对待, 用专业、熟练的操作技术使其放心, 使其形成对护理人员的依赖。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做事要仔细认真, 了解患者的需求, 随时为患者提供帮助;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可采取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促进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
1. 2. 2 治疗中心理护理 在治疗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询问患者身体其他地方是否不适, 若正常, 方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 观察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 做好相关记录, 为之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提供依据;另外, 当患者对手术产生抗拒心理或惧怕心理时, 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 并安抚患者的情绪, 让患者身心得到相应的放松, 之后再进行治疗。
1. 2. 3 治疗后心理护理 在术后, 护理人员更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 要注意相应的沟通技巧, 不能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造成患者情绪的低落, 引发不良后果;术后, 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在手术过后情绪的变化, 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若有出现不良情况, 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处理好相关问题;术后, 当患者产生消极、烦恼等不良情绪时, 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谈心, 了解患者的内心,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依据神经内科疾病的评判标准,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相关症状消失, 神经内科疾病等体征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患者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病情无明显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2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3例, 有效19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 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通常年龄都偏大。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包括脑血管病、癫痫病、植物神经疾病、脑部肿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痴呆、抽动症、巨脑回畸形等疾病, 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神经内科疾病具有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目前已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给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对神经内科疾病除了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护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
综上所述,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患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干预护理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护理, 关键是调节患者的心理, 消除不良情绪, 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心理干预护理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利平.应用精细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医药前沿,2016,6(2):314.
[2] 周惠芳.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右江医学,2017,41(5):739-742.
[3] 周文华.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1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