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于艳红
[导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如何改变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于艳红   新疆哈密市第八小学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就如何改变教学策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教学策略    课堂效率   学习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29-01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中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这是我从教20多年以来得出的一个结论。那么如何将这条生命线渗透于课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所有教学一线的人都已达成共识。既然大家都懂的这种教学策略及方法,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感受到创新思维的快乐,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
        最近,大家老爱谈起的一个话题就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太累了,从小学开始每天都在机械化的听课、写作业、上辅导班等,百分之80的孩子从小就有厌学心理。”针对这一问题,究其根本就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好我们的课堂阵地,从某种意义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主动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旋律,那么向40分钟要质量就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我认为“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这应该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生命力。
        二、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只能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成绩高了就说明你的课堂教学能力强,成绩低了那就只能说课堂教学能力弱,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证,我觉得这种想法有些偏执,有些片面,如果一堂好课就能把成绩提高,把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也许这是直奔成绩的辅导课,而不是我们谈起的洋思中学的那种高效的探讨、交流课,这种课只能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如果有一天我们教过的学生在他们离开课堂、走出校门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轻装上任”地走向社会大家庭,那我们中华民族还有希望吗,还有未来吗?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但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却有一定的地位。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洋思中学更是成为了我们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一直只靠传说中洋思精神深受鼓舞的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洋思中学为期几天的观摩学习。这次洋思之行,带给我的是全新的认识和心灵的震憾,特别是洋思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解决了多年来教学工作中心存的疑惑。
        初进洋思的课堂,给人的第一感受是“紧”,老师抓“紧”时间:学生“紧”张思考,“紧”张练习,老师语言简洁,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没有时间作其他的事情。


听完几堂课我真正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也让我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丰富内涵的理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从教好每一个学生开始。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一个不能少等育人思想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真正达到了高效课堂,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三、还给学生说话的时间
        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效课堂应该是把学生的“应该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问题赤裸裸的暴露在学生面前,大胆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有共性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与教师大胆辩论,最终在这样的说话氛围中,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也找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主动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思想。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剥夺孩子表达权,要放开他们思维空间,努力挖掘学生所有想说的话,教师加以引导即可。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抢话、不举手大声发表意见,很多教师认为这样的学生不懂规矩,搞得课堂秩序太乱,其实,学生的插话、大声喊叫,这种针对教学问题的插的话,这其实就是孩子们创新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就是这种没有“约束”的插话,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果我们教师不及时捕捉这种机会,而是奋力打压孩子们的积极性,那这种智慧的迸发也会随即消失,高校课堂又谈何而来?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放开让孩子说话。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发射说出来的话,有失误也是正常的,在交流与辩论中暴露的失误,这才是我们老师应该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都能在学生的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出来的情况下进行,那真是达到高效课堂了。
        四、还给学生体验的时间
        课堂体验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学中不管什么样的体验,都会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学习动力。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活力四射,在家长的引导下都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核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在某种意义上扼杀了孩子们这种天然的好奇心,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而是惯用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模式学习、听课。这种做法无疑是“坐井观天”长此以往,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井底之蛙。正如洋思经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思索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只有大胆放手,还给孩子一切时间,这样的教学也许就是家长们、孩子们所期盼的。
        总之,一节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强有力的落实过程,没有真正落实,再好的理念只能在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落实,只能在遗憾中后悔。一个老师的素养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洋思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每一个孩子,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你敢说你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了吗?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淘汰问题学生的应试教育。“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我认为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定会成为现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