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李洪新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李洪新
[导读] 对小学数学进行优化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且在当今社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数学,也要拥有数学应用能力。本文首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李洪新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惠民  251700
【摘要】对小学数学进行优化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且在当今社会中,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数学,也要拥有数学应用能力。本文首先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阐述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20-01

        引言:小学数学是教学的基础科目,小学数学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数学,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针对当今社会的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确保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一)对课前活动设计不重视
        课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手法中往往显得非常容易被忽视,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没有针对课前活动进行设计,或者虽然对课前活动进行了设计,但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就好像完成任务似的自顾自的讲完了课前活动设计。实际上,课前活动设计能够使学生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得到增强,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想要针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必须要引起课前活动设计的重视程度。
        (二)教学手法传统陈旧
        数学是小学学科中一门非常传统的学科,也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只沿用陈旧的教学手法,而不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法之下被磨灭了对于学习的热情,甚至对于数学学习感到无趣,没有学习的欲望,这样下去,学生根本无法学好数学。再者,传统的教学手法只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数学无法融入生活,这样的情况自然也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到无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前活动设计
        课前活动设计使进行数学教学的第一步,有时候,一次优秀的课前活动设计往往能够使学生一整节课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课堂之上,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听课状态。因此,想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对课前活动设计进行优化,使课前活动设计能够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兴趣[1]。



        例如,当教师进行五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整数”教学时,就可以进行一个这样的课堂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一个问题:“有同学去菜市场买过菜吗?”有一些生活阅历较为丰富的同学就会举起手,教师接着问这些同学,那么你们知道菜市场的菜单价都是整数吗?学生回答不是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或猜测的菜价,如:菠菜1.89元/斤,黄瓜2.53元/斤等等,并将这些价格卸载黑板上,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我想买2斤菠菜,要花多少钱?有的学生会写出“1.89+1.89=?”这样的公式,教师接着问,那如果我要买5斤黄瓜呢?大家觉得加五次2.53是不是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们就会觉得好奇,难道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在黑板上写下“2.53×5=?”并引入今天的课程,小数乘法。这样,通过课前活动设计,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还能够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对数学教学进行了优化,也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恰当情境辅助教学
        数学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往往由于过多的理论知识或计算而显得课堂气氛较为呆板乏味,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倦、走神等情况,因此,想要针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必须要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仅可以优化数学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青岛版小学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一个班级总共有53人,老师想给班级同学买班服,这个班级里男生的人数是23人,老师已经买下了23套男生班服,那么,有谁知道,老师还要定多少女生班服呢?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能够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是一件令他们能够产生很强荣誉感与成就感的事情,因此,小学生必然会非常积极地进行计算,并且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计算答案,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同时,这种方式也让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进行数学应用。
        (三)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被应用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证自身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往往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容易使学生印象深刻,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也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列举身边的一些事物并给出图片,如:太阳花、蝴蝶、手表、路标等等,请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找出这些图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知识点的总结,得出了轴对称图形的规律。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这样,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就将轴对称图形学习完成了,教师仅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指引的作用,学习内容的过程全部由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与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也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行了培养。
        结束语: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因此,教师必须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寻求创新,不要故步自封,要积极寻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并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农昌利.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措施[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31):281-281.
[2]王庆春.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v.13(0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