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蔡清叶
[导读] 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基础。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针对字词、句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不论面对多大篇幅的文章,都能够明确其中所表述的内容、情感、文字之美。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蔡清叶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围江学校  福建  晋江  362251
【摘要】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基础。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针对字词、句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不论面对多大篇幅的文章,都能够明确其中所表述的内容、情感、文字之美。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48-01

        引言
        文化典籍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智慧与民族自豪感。文字阅读的发展,蕴含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文学方面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炎黄子孙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阅读书籍的习惯,理应从小学阶段就被重视起来,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经济下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线性阅读是让学生记忆深刻,使之形成理性思维,更好地看待社会的一种长期学习方式,理应存在于应试教育中。
        一、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发现了不足之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使得教师由主体转变为辅助引导,让学生自己利用课外阅读掌握的知识来理解课本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和语文教师的交流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种极为活跃的语文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本身就有让人静心的作用。在加强小学生书写教育的同时,应让学生在经常的阅读练习中体会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升各科成绩。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美感,是古代人民的劳动结晶,对于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让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其他科目成绩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文章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从阅读这一行为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性。


其次,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我们要注重以兴趣为引线逐步塑造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惰性是小学生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状态,而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文章阅读,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引发学生阅读好感,然后给学生推荐一些故事性强、趣味性突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阅读,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联动,进而逐步形成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实现文学素养潜移默化的积累。
        (二)运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事情都是由一点一滴的量变,发展形成质变的。阅读能力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实际学习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敷衍了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要阅读一些古代文化典籍,而且要做到能理解原文大意。因此教师在制订阅读练习计划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由浅到深,由难到易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这样的做法令学生更易提高阅读兴趣,也更容易享受阅读带来的充实感,进而养成不断阅读的好习惯。
        (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甄别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这说明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甄别会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有必要从这一方面展开说明,广大教师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需要选择课堂教学任务或内容,而且所选择的阅读内容需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让诸多学生能够阅读到与语文教材联系紧密且具备阅读价值的内容。这样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体系,而且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等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读书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要在相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如果不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学生阅读再多的书籍恐怕也是走马观花,不仅很难读进去,还浪费了课堂时间,造成阅读效率的降低。在课堂上可以举办一些独特的教学活动。脱离了书本的阅读具有不同于书本的文化魅力与丰富的知识面,让学生的阅读取得一些纸上或者实际中的成果,不要只是单纯地阅读而无记录,要尽量运用文字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达和书写出来。有文字的输入才会有文字的输出,教师也可以通过举办小学生作文比赛的形式,让小学生在追求名次的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结束语
        总之,阅读不仅仅存在于语文学科中,其对于学生了解各学科知识,乃至未来了解社会生活信息,陶冶自身情操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所以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我们就要重视起来,创新教学策略,实现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效化,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燕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188.
[2]王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81.
[3]尚天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