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期   作者:胡选云
[导读] 基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环节也需要有所体现,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因素,开展差异性评价。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中,差异性评价的开展却有着一定的阻碍,需要教师从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以及评价机制构建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寻“差异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胡选云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比德镇牛场小学  贵州  六盘水  553025
【摘要】基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环节也需要有所体现,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因素,开展差异性评价。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中,差异性评价的开展却有着一定的阻碍,需要教师从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以及评价机制构建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在充分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寻“差异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1-045-02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对同样的知识内容,不同学生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表现,有的学生一点就通,能够高效、快速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有部分学生则反应较慢,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结合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合理布置和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每一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学生来讲也是一样,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能够完成大多数数学学习任务的学生,我们应当把他们分到A层次当中;基础一般,能够基本完成数学问题解答的学生分为B层次;而数学基础较差,并且对数学知识吸收较慢的学生分成C层次。对于基础较好的A层次学生来讲,我们应当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习题,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把握数学的本质规律;在B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而在C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带领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公式,将具体的数值进行套用,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带领他们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着重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当所有学生都已分层完毕之后就可以开始分层作业设计:首先是A层的学生,由于这一层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接受能力强,而且在课堂上的表现特别积极,几乎不需要教师的管理即可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可为A层的学生布置在教材难度之上的作业,令其能够在掌握教材中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适当提升,而且A层学生的作业可以向课外拓展,从而使其得到更好的提升。其次是B层的学生,这一层学生课堂表现良好,但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接受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一层学生的作业时可以教材中的题目为主,令其能够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保证B层的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其尽快提升数学成绩。最后是C层的学生,这一层学生成绩低下、课堂表现不极及、接受能力差,为这一层的学生设计作业不可操之过急,具体的作业内容可完全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同时要给予C层学生积极的鼓励,帮助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然后逐渐提升数学水平。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时,就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了不同内容的作业。对A层的学生,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布置了一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问题,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解答;对B层的学生,我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更注重带领他们进行圆的周长、面积等的计算,让他们掌握圆相关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对于C层的学生,基础知识是作业布置的主要内容,带领他们分析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特性,培育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
        三、构建小学数学作业差异性评价机制
        基于小学生差异性明显的实际情况,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尽相同,在作业评价环节,笔者也建立了一个作业评价的差异性机制,来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合理的评价,及时获得有效的评价反馈。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各个层次进行评价,让评价能够更有针对性,防止出现评价一带而过的问题。其次,在差异性评价环节,评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写评语的环境,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及作业完成的质量,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对作业完成情况较好的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和称赞,让他们有多的信心学习数学知识。当然,对作业质量不高的学生,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然后帮助他们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不断的进行改正。通过差异性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差异性评价反馈,能够有效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的教学和作业设置,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差异性的评价,让学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廖红彪.提升小学数学作业质量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5,01:58-59.
[2]范丽颖.分层式家庭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华夏教师,2013,02: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