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5月   作者:王立志
[导读]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读书心得
              农垦北安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王立志    黑龙江北安164000  
        摘要: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的读书心得
        关键词:读书心得   深度学习  真问题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静下心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又翻阅了《互联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变革》、《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索与实践》几本书;通过阅读,对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流于笔端。
        本书作者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我想,这样才能将学习潜移默的转化为素养,最终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综合品质与能力。雷?库兹韦尔曾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完全超越人类智能。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就要求我们为未来而教,学生为未来而学,只有让我们所培育的学生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而进行“深度学习”的课堂才是能真正建立起改变学生生命状态的新课堂,才能真正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学,虽然新课改也一直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讲授为主,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要比探究式学习操作起来更快更简单,学生掌握知识也更直接更“高效”,学生也更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然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缺少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究参与,就很难培养出学生面向未来的生存和生活所需的素养和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高中生物内容主要由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等组成,而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学生只有掌握好概念,才能正确的应用,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让学生去理解概念,重视教材,阅读教材,自己却没有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就造成了很多时候学生为应试而机械地记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回顾我的教学经历,仔细回味深度学习的含义,我愕然发现在我们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曾无意或善意的剥夺了学生许多权利。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深度学习最主要是我们要从我们的课堂上进行根本改变。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立足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校已于2019年9月正式建立了智慧课堂,智慧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利用手中的pad,实现课上、课下、师生、生生实时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结合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依托学校为我们搭建的智慧课堂平台,以下是对以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的两点想法:
一、        应用“概念图的构建”促进深度学习
        学好高中生物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其中的生物学概念更是尤为重要,很多问题都是直接利用对概念的理解来解决问题。高中生物概念很多,据说不完全统计,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概念多达300多个,这些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某些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概念图能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构建概念图,从而对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有更好的了解。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细胞增殖”为例,课前,我们可以把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推送给学生,包括课件、微课、图片、文本等,我们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预习的内容,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同时根据推送内容结合书本内容,构建这一节的概念图,学生可以通过拍照的形式把自己的预习成果上传,师生都可随时查看学生上传的预习成果。课上通过展示预习成果,学生围绕新课内容进行观点的分享,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更好的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整合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        产生“真问题”,让学习真的发生
        在过去的课堂上“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问题还充斥着课堂,这些问题对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是无疑是无用的,无用的我们就要做出改变。真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需要、能力、认知、学习风格等等方面都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有准确的把握学情,才能设计和产生真问题。在真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其实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比如说教材中的“资料分析”“问题探讨”“科学前言”“思考与讨论”等等,可以结合学情进行深挖。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P95页的资料分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通过相关的真实事例,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已学的知识的运用来解决生活生产中与生物相关的实际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又能反向加强学生对知识层面的更深理解,这对于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科素养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借助深度学习,伴随解决问题过程不断培养出来的。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为导向的学习,强调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的主动知识迁移,更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获取方式。问题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手段,让真问题发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又或者对问题的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继续进行追问,通过一系列真问题的设问和追问,师生和生生之间不断的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深度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变革,是理念与行动的会师,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只有出发,才能到达远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