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山西省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北校 山西省新绛043100
摘要 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灵魂。”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更需家长掌握孩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心理规律, 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实到实处。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去做并及时督促、检查,这样也就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数学是非常理性的学科,良好的逻辑思维对于学习其他学科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大有裨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对学习其他课程也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并且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二、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正式学习前的自学,是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习的过程。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可以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不懂,在课堂上可以注重听,从而得到突破,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前后的关联性很强,做好预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可以学习新知识。在开始的时候,要让学生感到预习的好处,比如,在学习新知识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对回答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久而久之,让学生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另外,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对新知识有用的小游戏,比如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提前让他们准备一些小石子、火柴棒等,课后让大家一起进行猜猜看或快速回答的小游戏,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来感悟这些加减法的概念。
(二)课堂专心听讲积极参与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认真听讲,对于数学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处于开小差的状态,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善于用学生喜欢的事物来辅助教学,营造一种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设计巧妙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学习加减法时,不要直接问几加几等于多少,改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去思考。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趣味性小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盖上书本,拿出一张纸,由老师出题折成什么形状,让学生动手折,得第一的学生有奖励,最后的学生表演节目,让课堂在欢笑声中度过。在课堂当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直接对学生进行否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良好的验算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培养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的能力”。验算就是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有助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思,进而不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1.在计算之前先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
例如:一个蓝球69元,王老师买了4个一共多少元?学生的算式是:69X4,然后把69看成70,计算的结果接近280,但又比300小。如果最后得出的答案比280小很多或比280大,就说明计算错误,应该重新计算并找出检查错的原因。
2.联系实际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100米+65厘米=165 (厘米)。这时,教师应实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判断,正常人的身高不可能是165 米或66厘米,一定是计算出现了错误。经检:查后发现,错误在于单位不同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必须化成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
3.利用加减关系和乘除关系进行验算
例如,李叔叔买了-双鞋283元,给售货员3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列式算出300-283=17元,也有等于27元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用找回的钱和买鞋的钱相加,看是否等于300元。所以说,减法可以用加法验算,加法同样也可以用减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验算, 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
(四)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复习是对新知识学习的巩固和加深理解,要知道,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对于刚学的数学知识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课后的复习,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在课堂上不方便开展的课后小游戏来加强巩固,比如可以玩“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让大家都参与,看老鹰抓了几只小鸡,还剩多少只小鸡,这样既可以玩耍,又可以复习到加减法的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复习,另一方面家长也要起到监督的作用,放学回家应该让孩子完成作业再出去玩。对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表现良好并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养成的,必须依靠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而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形成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模式,促进自身整体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并受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蓝蒜卿.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从何开始[J].读与写,2018,(11):159.
[3] 王小华.浅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8,(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