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策略、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5月   作者:刘羽芬
[导读] 2020年3月,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下,哈尔滨市小学各学科利用哈尔滨教育云平台、龙江网络等平台开启了线上教学。2020年8月31日,全市进入正常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我区结合市“烛光杯”活动,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策略、方法,利用好微课,结合本区科研成果,真正践行“人在课中央”的课程理念。
       哈尔滨市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  刘羽芬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2020年3月,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下,哈尔滨市小学各学科利用哈尔滨教育云平台、龙江网络等平台开启了线上教学。2020年8月31日,全市进入正常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我区结合市“烛光杯”活动,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策略、方法,利用好微课,结合本区科研成果,真正践行“人在课中央”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模式      方法研究
        2020年3月,全国中小学推迟开学并进行“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我区“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 12位成员临危受命,勇于担当,参与了省、市微课、音频的录制工作,充分展现出了我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2020年8月底,教师与学生经历了18周的线上教学后,又回到久违的学校。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微课资源,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做好课堂与课程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探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摆在教研员和老师面前。
        一、依托教研活动落实课改理念
        注重区域内、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开展专题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实践运用的研训模式。狠抓集体备课,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开展校内、校际间的联片教研活动,重点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点。运用三次备课法进行备课。第一次备课主要是备课标、备教材,如何落实课标理念,依据课标实施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混合模式。如何从教材内容走向教学内容,如何从教材文本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走向学生问题解决,如何做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第二次备课主要是备学生,深入聚焦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半年线上学习后的学习状况,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重视学生线上、线下不同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次备课主要是备教后的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情况,策略、方法是否得当等。要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真正践行“人在课中央的课程理念”; 通过具体课例深化“情境创设、活动的板块设计”,体现学科整合。
        二、建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成长搭建展示平台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根,通过具体课例深化“情境创设、板块推进、学科整合”的科研课题成果。我区努力开发研制优秀范例,给师生搭建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成长平台。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向课堂要质量。


1、         利用线上微课创设具体情境
(1)         利用线上微课进行情境导入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生命最宝贵》一课,线上微课采用的是板块教学,视频导入,第一个板块“生命之珍贵”,教师播放了视频:生命的孕育。我们在进行这一课线下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中的导入视频来导入我们的教学,利用直观的、形象的画面和生动有趣的解说,将学生很快带入一个神秘的、未知的世界,开始了对自己生命历程的探究。这样我们充分利用了线上微课创设导入情境,时间短,入题 “快”,直奔主题。
(2)         利用线上微课进行活动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一课,需要达成——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每个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可以利用线上微课视频《狼孩》来创设“如果没有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学习有了更深的感悟。
(3)         利用线上20分钟微课补充教学内容,拉长教学时间
        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安全记心上》一课,线上20分钟微课设计了看图认识——平安出行、真实事例——溺水危险、学会防范——火灾自救、通过考验——安全通行证四个板块,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这四个板块的设计,线下充实这四个板块,让内容更丰富,补充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这样我们就把线上20分钟拉长到线下40分钟,微课中的视频和音频对于充实教学内容烘托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线下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置换教学内容,与现实对接。
        我们可以把微课中的内容置换成我们身边的素材,联系身边环境、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内容。例如:《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在展示校园掠影中,教师展示的是授课教师学校的掠影,我们可以置换成我们学校的掠影,学生看到熟悉的环境有话可说。
2、         结构化设计,板块式推进
        很多教师的微课都是线性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将这些线上的线性
        教学设计在线下进行结构化设计,以板块式推进教学。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会成为一种“微型课”。这样目标更明确,手段更清楚,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做到板块引领,自主先动,同伴互动,探究思动,体验活动,内化行动。
            总之,我们要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充分发挥线上现有的资源,在线下课堂上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分享智慧。逐步形成从“一粒种子到一棵树再到一片林”的理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