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冬艳 山西省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北校 043100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充分发挥文本的载体作用,拓展生本对话的广度,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指导重视 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阅读应当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感悟,接受实践阅读的过程,教师给予的是指导,在阅读中接受情感的教育,思想的升华,获得真实性的阅读感悟,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从重视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践都需要认真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此时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更应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重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定的阅读教材或课外读物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二字,“阅”用眼而入脑;“读”用嘴而进耳。由此可知,阅读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综上可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形成阶段,阅读的开发促进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为有效的开发,视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小学生注意力涣散,又容易分心。加上本身词汇量又小,在阅读学习中,难免遇到对字句、语法内容不了解的情况,而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学内容讲课,有些知识来不及讲解,这就容易让学生中途放弃阅读。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对生词、字、语法等进行详细的解释,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巩固练习,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有较大差距。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数不是来自内在的求知欲,而是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认同,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稳定性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内容单调,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表现出对老师的不配合,或者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消极懈怠。
3. 教师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虽然很多教师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比较清晰客观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相较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重视程度尚显不足。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仅限于在课堂上诵读,在课后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执行,很少有人能够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也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基本是学生能够流畅的诵读或是背诵,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就算合格。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方法与策略
1. 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各方面的能力都处于发展中,就其特点而言,由简及难、循序渐进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将保持学生阅读兴趣也做为教学的重点,应采用多种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阅读兴趣。教学要有策略性,评价要注重激励作用,只有如此,才符合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长期性特点。
2. 加强课外阅读。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在教材上课文的教学环节中要贯穿阅读教学,还应该从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课文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补充和深化,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重视。在加强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选择课外读物,让学生多读一些历史故事、地理常识和科普知识等。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遇到格言、谚语以及优美的句子时,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同时多写一些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果。
3. 加强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上,情景教学法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比赛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具有竞争性质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小组阅读法、父母陪读法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之,加强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4. 教师要保持教学热情。文字是艺术的载体,教师在进行阅读时,如果对阅读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对教学工作没有热情,那么文字中承载的情感就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所以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学工作持有热爱,对文字艺术有一定的领悟力,能够对学生的阅读做出积极的引导。比如在讲解《多彩的春天》一文时,如果教师单纯叙述的话,学生对阅读内容必将无动于衷,如果教师能够用优美的声音解读文中所描述的迷人景色,那么枯燥的文字就将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并通过阅读学会自我运用这些文字。学生会通过教师的热情而引发自己内心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热爱,有了热爱学习就不再是负担了。
语文是所有教育学科中最基础的教育,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课程有很强的灵活性,老师想上好这门课程,必须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而且教学内容还要从小学生的生长特点出发,让阅读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期间的阅读课是为学生未来的阅读打开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学生能够感知到阅读的快乐、学习的成就感,是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云海英.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思考[J].教育,2016,14(6):19-20.
【2】 丘聪雄.阅读教学中构建文本生本多元对话平台[J].华夏教师,2015(6).
【3】 韩例芬.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