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想象作文的教学操作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5月   作者:张金丽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作文能力是最重要的。想象作文教学若想获得实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下,还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加研究
                        
                      黑龙江省桦川县冷云小学  张金丽  黑龙江桦川 1543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作文能力是最重要的。想象作文教学若想获得实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下,还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加研究
        关键词:想象作文  激发兴趣  激活储备  借助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作文能力是最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纪实性作文外,想象作文占有一定的比例。想象作文相对纪实作文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想象不合理,天马行空。因此,想象作文教学若想获得实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下,还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多加研究。
            一、激发兴趣,大胆想象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习作有浓厚的兴趣,是习作教学的最大成功。为了让学生乐于习作,教学中应注意营造轻松、有趣的习作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习作的欲望。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我根据《课标》中关于“对写话感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设计了这样的教程,在学生读正确、读顺畅、熟读成诵后引导学生想象:多可爱的荷叶呀,为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几带来了快乐。想一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还会有哪些动物能把荷叶当成什么?仿照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随即出示:
            荷叶是小蝴蝶的__,小蝴蝶__。
            荷叶是__的运动场,__。
            荷叶是小朋友的__,小朋友__。
            荷叶是__的__,__。
            学生沉默片刻之后,小手如林,纷纷说出自己的想象。接着我把仿写的内容又加以扩展。
            师:荷叶的特点是圆圆的,小动物都喜欢它。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小动物会把它当做什么?
            生:蘑菇圆圆的、大海蓝蓝的、大树绿绿録的高高的…
            大树是小鸟的家。小鸟在大树上进入甜美的梦乡。
            大树是叶子的妈妈。叶子在大树上长大。大树是小朋友的保护伞。小朋友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师:你们都是小诗人,看,大家说得多好啊!愿不愿意把刚才说的用笔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开始。
            学生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

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想象才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谓教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激活储备,指导想象
            想象作文的题材与其他作文同样源于生活和阅读,如果离开了生活和阅读,就没有表象和感知。没有创造,想象就成为无源之水,只能干涸,无本之木,必然枯死。因此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多阅读课外书籍,充实习作素材,增强感悟力。特别是要人为地创设或捕捉一些情景,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思考,学生会如釜底加薪,想象之火会越燃越旺,从而产生奇思妙想。比如,一次习作课,我以《探索》为题让学生作文,学生一筹莫展。我说:“你们能否从‘探索是什么’展开联想?”同学们都开始思考…探索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行动,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旅行,是一次登山;探索的可以是太空,是沙漠,是大海,是物质,是草,是水,是光,是心灵,是人生…由此激活了学生头脑库存中的素材或者事件。通过巧妙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很快就写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抓脑袋咬笔杆的现象没有了,其效果令人拍案叫好。
            三、借助课文,拓宽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编写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编辑而成,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教材中的课文,只要我们仔细挖掘,很多故事情节、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悬念,值得想象。如,讲《最后一头战象》时,当讲到“嘎唆走了已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句段时,抓住“凝望”一词,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我让学生以《嘎唆的凝望》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
            四、借助诗歌,启发想象
            诗歌是集语言之大成,每一首诗歌都是诗里有画,画里有诗,人读之诵之欣赏之,禁不住浮想联翩。反之,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若恰当地节选一个生活的画面,通过提炼、想象,诉诸文字,妙手偶得,说不定能写就如歌如画的诗来。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了不少诗歌。尤其是在六年级上册学习了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后,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都跃跃欲试想学写诗歌。为了满足学生的写诗欲望,我别出心裁地尝试上了几节指导学生写诗的课,让学生过了一把写诗的瘾。如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后,让学生想象诗中描绘了哪些画面,然后再让学生阅读《农家的秋天》:“农家用镰刀收割秋天秋天是那一浪浪的稻香农家用背篓收获秋天秋天是那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农家用露珠养育着秋天秋天是栖息在幽谷的鸟”。体会诗歌用不同画面的铺排进行反复咏唱的技巧,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渔家秋天的生活、姑娘家秋天的生活,模仿《农家的秋天》写“渔家的秋天”“姑娘家的秋天”……这种“以文生文”的想象能形成新的形象,不仅测量出外在的想象轮廓,也测量出内在的精神韵致。
            五、展望未来,放飞想象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让小学生掌握这种工具,必须尽一切可能引导学生在灵活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运用,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逐渐激起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其想象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抓住有助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不失时机地布置学生进行想象作文。像《二十年后的……》《假如我会克隆,我要……》等作文训练,让学生借助想象产生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习作陷于困难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兴趣,进而燃起创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喜欢习作,多练多写,从而真正提高习作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