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永胜路小学 张 敏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转化训练 类比训练 反向训练 发散训练
新课改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的形式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因果联想。学生有了较强的联想能力,就能顺利地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辨别它们的本质区别。
一、转化训练,培养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从空间和时间方面接近的事物想起,即是说把每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进行思考,以求解决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如五年级上册第5课《铅笔装饰——静物》一课,要使学生掌握铅笔装饰的技法特征,教师不能一味地从铅笔装饰的技法特征和绘画步骤进行讲述,而应引起学生将铅笔装饰这一新知识转化为学习的素描明暗知识和未学习过的水彩画知识,通过展示同一静物的铅笔装饰作品、素描作品和水彩作品,让学生从用线和用色上对比例研究。通过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便可归纳出铅笔装饰在用线、用色上的独特技法特征,从而理解了这一新知识。
二、类比训练,培养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就是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想起。在美术知识的各个体系中,每一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或相似形态。并且在教材的编排也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归类特征。
因此,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如在教学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2课《动物装饰——鸡》一课时,教师就应此抓住第11课《动物装饰——鱼》和第10课《动物装饰——虎》的装饰方法,利用虎、鱼、与鸡在装饰手法上都必须经历变形这一图案装饰方法的一致性和相似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回忆虎、鱼在简化、添加、装饰的处理方法,从而演变为鸡的装饰方法,即通过对动物原形体的变化(或简化,或添加、或装饰),达到图案装饰的艺术效果。
三、反向训练,培养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从具有相反的事物想起。如第七册第9课《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学习在画面中大面积地运用冷色。要完成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结合四年级上册第7课《火烧云》一课,该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和认识暖色,以暖色为主想象创作一幅画。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他们已能掌握红—橙—黄为暖色,并能体会到暖色使人感受热烈、欢快、激奋、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新课《海底世界》一课时,可引导学生从相反的色彩感觉暖色谈起,同时通过出示大面积的蓝、绿、青与红、橙、黄的色彩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蓝、绿、青具有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有了这种心理感受,学生对色彩的冷暖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色彩了。
四、发散训练,培养自由联想
要善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考虑问题,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联想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13课《去太空旅行》,本课教学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太空,幻想太空是会什么样子,发挥其创造能力,大胆想象飞往太空的工具,由于学生想象能力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此基础上或要求学生以观看星星、月亮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学生以观看行星为主创造画面,或要求以造型各异的太空船为主创造画面。这样进行一题多画的训练,学生的发散型自由联想必然得到提高。
五、推理训练,培养因果联想
美术创作教学的的形式既包括添画、记忆画、想象画,又包括组合画和画面改善,在这五种美术创作教学形式中由于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既存在一致性,又包含有因果关系,作品的题目制约着作品的内容。因此利用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因果关系,要求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合乎规律地思考,判定出作品题目与作品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如五年级下册第8课《为作文配画》一课,其教学目的是初步使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要点和方法。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引导抓住原因(文字),仔细研究文字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重点抓住文字内容中的典型、主要的情节及形象,然后运用造型手段将分析出的典型的主要情节及形象描画出来,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应扣住原因(文字),从文字中揣摩,合理地分析色彩因素,这样通过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分析与表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插图即结果就产生了。
以上就是笔者对小学 美术学生联想能力培养的一点粗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