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根本法》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5月   作者:张光伟
[导读] 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呢?在此,笔者仅以《宪法是根本法》为例谈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拜泉县爱农乡中心学校  张光伟  黑龙江拜泉164700、
        摘要: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呢?在此,笔者仅以《宪法是根本法》为例谈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教材说明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宪法》及其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使他们借助法律武器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呢?在此,笔者仅以《宪法是根本法》为例谈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一、教材说明
          本教学设计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二活动主题《宪法是根本法》,该课实施的目的便在于让学生通过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来了解、学习法律知识及其相关内容。因此,本单元教材紧扣宪法,对宪法的序言、总纲等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描述与生动、形象的介绍,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增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考虑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我们亦要认真考虑六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并在确立其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学生特点等拟定高效率的课程教学策略,进而确保《宪法是根本法》教学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展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宪法知识,知道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明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国家宪法日;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能力目标:
          懂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自身行动宣传宪法、践行宪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弘扬宪法精神,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了解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法律保护每一名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便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
          理解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片段;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以生动故事导入课程内容
          在课堂教学活动展开之初,教师既可以以猜谜的方式引入新课程,以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小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也可以将一些与宪法知识相关的小故事或者真实案例等介绍给小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全神贯注的聆听中感受到宪法的独特魅力。在猜谜或者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亦可以在中途设计一些提问,比如,某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条文,其中有不少与宪法存在冲突。然而,当人们对这些法律条文提出质疑时,该地政府以“因地制宜”为由拒绝了修改意见。那么,在此案例中,该地政府所拟定的法律条文是否真实、有效?为什么?
          在诸如此类的故事内容引导下,我们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对宪法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还能使他们在故事内容的分析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个,为了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宪法及其相关知识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笔者特意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法律知识竞答、主题辩论赛、情境创设等活动引入到了教学中。
          比如,在竞答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宪法知识及其相关知识内容作出全面、系统的梳理(如宪法地位、作用、颁布时间以及国家宪法日日期等等),并通过抢答的方式展现个人的想法和见解。最后,由教师和全班同学共同选出错误率最低的小组予以奖励、鼓励。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展开“模拟法庭”的小游戏,分别由学生担任法官、原告、被告以及双方律师等。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教師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就某一法律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等。借助这一实践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对法律与生活的结合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还能使学生将法律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同时也能使之有意识地挖掘其生活中的法律知识。
          (三)总结归纳,拓展提升
          利用《课堂训练案》帮助学生夯实课程知识内容;通过开放性设问,如“你有哪些收获”等,引导学生尽情抒发自身意见和见解。
          六、教学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奋战在六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线的教师,我们想要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就必须在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一些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意愿的实践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此一来,我们方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熟练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宪法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