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5月   作者:杨勇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文就我们班级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分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洪河学校    杨  勇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文就我们班级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综合实践   确定主题  自由组合  具体实施
        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开发各班级的不同优势,寻找没有被开发的沃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下面就我们班级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流程是:确定主题、自由组成小组、制定计 划、参与实践、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报成果、评价总结。
        首先确定主题。如爱家乡活动、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劳动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参加劳动,进一步开展节约粮食和能源等方面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的利用了农村地理环境优势。
        二、自由组合,成立不同小组,分头行动。比如成立收割组、采摘组、图片组、节气组等。选出组长,分配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分组。保证人人参与。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 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在学生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事先家长和村委会、村粉条加工厂、养鸡场、养猪场、学校图书馆、微机室取得联系,给予学生参与实践最大的支持。
        三、具体实施过程
        学生生在农村,对身边的劳动生产十分熟悉,大多能够参加各种劳动,比如割小麦、玉米、土豆、地瓜、花生,等农作物和采摘瓜果等。他们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感受春种秋收的艰辛。感受父母亲的付出与辛劳。有些孩子由于家长溺爱,不经常参加劳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也让他们有机会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对于土豆地瓜做粉条的过程,以及牲畜养殖技术都有了初步的认识。采集数据组和图片收集组在学习和劳动的同时,进行摄影和记录,对身边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亲自参加了活动。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力量,对于生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也会融入劳动中。
        四、整理资料
        活动结束以后,要求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提醒学生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 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互补。最后把所有资料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其中提到的音像资料是最直接反映学生的实践活动,现在手机录相机已经普及,所以即使是农村学生,这方面我们做的也非常好。
        五、准备汇报
        教师检查各小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 则,全面考虑各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要求学生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重点部分资料详实。提醒各小组根据介绍的内容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这一个程序,教师要深入各个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成果展览
        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先在小组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实践劳动,感受粮心可贵,食光无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唐朝李绅这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倡导我们爱粮节粮,拒绝浪费既是对珍惜粮食的文化传承和发扬,也是新的饮食时尚,让爱惜粮食,坚持光盘成为人们的自觉习惯,引领节约用餐良好风尚,从我们做起!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七、活动延伸
        要求各小组制作出手抄报,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并要求个人写一篇活动体会或感想。
        这是我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的有益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 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 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了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