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5月   作者:王伟
[导读] 搞好幼小衔接是打好低年级教育的基础。怎样让儿童度过困难期,爬过陡坡呢?我认为应从两大方面入手。现就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问题,谈谈加强幼小衔接打好低年级教育基础的几点意见。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七中学校   王 伟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搞好幼小衔接是打好低年级教育的基础。怎样让儿童度过困难期,爬过陡坡呢?我认为应从两大方面入手。现就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问题,谈谈加强幼小衔接打好低年级教育基础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幼小衔接  兴趣  调查  习惯  能力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儿童从幼儿园或家庭来到学校,这是儿童在生活上的一个大变化,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儿童以活动游戏为主变为以学习为主。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生活节奏、学习任务、学习条件、学习要求与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每年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儿童,开始总会出现"困难期"或称"陡坡"。因此,搞好幼小衔接是打好低年级教育的基础。怎样让儿童度过困难期,爬过陡坡呢?我认为应从两大方面入手。现就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两方面的问题,谈谈加强幼小衔接打好低年级教育基础的几点意见。
            一、培养浓厚的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是搞好"衔接"的前提。
            刚刚进入校园的儿童,都有新鲜感。所以老师一定不要吝惜你的表扬,要积极的鼓励,即使有缺点与不足也要善意的指出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豪感,使他们自觉主动的克服各种困难,愿意上学,愿意学习,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
            二、调查了解儿童,是搞好衔接养成习惯与培养能力的基础。
            首先了解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的生活环境,学习态度,娱乐内容以及身心发展的现状。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性格、个性特点,摸清他们从幼儿园或家庭到学校的心理变化,摸清他们的长处与不足。只有了解儿童,从实际出发,才能使幼小衔接得上,衔接得好。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搞好衔接,抓好低年级教育的起点。
            培养好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就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本能,就是要养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和检查。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而且产生兴趣和需要。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学习:教育学生要爱护书本和文具;养成正确的握笔姿 势;读写姿势;听讲姿势。
            (2)学会倾听: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还要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听懂要求,听清楚问题。
            (3)学会表达:在课上积极参与,大胆发言,敢于提问,大胆质疑,不懂就问。勇于参与。勇做课堂的小主人。
            (4)学会读书:养成认真看书的好习惯,按顺序度,不跳读,做到图文并茂,不能只看图,不读文。
            (5)学会自理:练习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一边做一边玩。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培养学生的生活要有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
            (2)养成良好作息时间,合理的支配时间,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洗漱等卫生习惯。
        逐步养成与人交往的能力,文明礼貌的养成,不干扰别人学习,不经允许不随便定他人东西。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1)爱护劳动成果,如衣物,学习用具等。
        (2)克服依赖性,锻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背书包,自己收拾书本文具。
            (3)按时做值日,值日要认真负责,不边玩边干不拖拉要彻底。
            (4)逐步学会主动帮助同学、老师和家长以及周围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怎样才能培养这些好的习惯呢?一方面要使学生对这些要求感到需要,产生爱好,另一方面以严格的要求训练孩子的意志力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做到(1)培养认真的态度。(2)交给正确的方法。(3)反复练习,严格要求。(4)树立榜样给以示范。(5)积极鼓励,增强信心。
四、        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是搞好"衔接",抓好低年级教育的重点。
        知识与智力是密切联系的,但又有区别智力是指人运用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儿童的智力,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让孩子认多少字,背多少书,算多少题。而是要在加强
        教育的同时,着眼于发展儿童的智力才能,要引导儿童观察,思考,认识事物的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
         (1)要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看到字
        不能拿过来就写,看看结构,看看偏旁,看看每一笔的位置。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有目的观察画面,做到边观察边思考。
         (3)学会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并能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联想
        与想象,并能分析、比较、提高认识能力。
         2、培养思维能力
         在老师家长的启发指导下,对外界一些浅显的事物和现象能进
        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综合概括。建立时间空间的观念。会动脑进行思考,能听懂别人的主要意思。还要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重视儿童的提问,给于正确合理的解释。
         3、培养注意力。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要差异。儿童在学习、生活、劳动、游戏时如
        果不注意看,不注意听,不注意思考和记忆,那就什么也学不到。
         心理学讲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儿童在学龄前期,
        无意注意达到高度发展,而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所以在一年级特别要重视有意注意的培养。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选择和变换多种直观有趣的教学形式,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导有意注意上来,引到自始至终做完一件事情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科教学的逻辑性,由浅入深的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有意注意就持久了。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切可行的范围内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大胆尝试尽情表达。
          5、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能
        力。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他需要老师家
        长的密切配合,全方位的引导。多方面的培养。要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就给他一方健康的土壤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