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常利明
[导读] 摘要: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必须对施工技术做出合理优化。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必须对施工技术做出合理优化。目前,许多专家学者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本文结合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读者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认识,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情况做出大致了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研究;概况
        1建筑施工技术的定义和种类
        建筑施工技术是研究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土建工程的分支学科。它以建筑工程项目为对象,研究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施工规律,以最好的经济效益完成建筑施工任务。主要指的是完成一个主要施工工序或者是分项工程所需要的技术手段。近年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工艺和新技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施工技术无法达到的技术瓶颈,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筑施工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土石方工程、爆破工程、地基基础工程、脚手架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安装工程、竹木结构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隔热保温工程、地面工程、装饰(修)工程、隔声工程、防腐工程、防护工程以及特殊条件下施工等。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例如混凝土地坪一次成型技术和加气砼等新型节能材料等。下面以混凝土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为例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2建筑施工技术重点研究内容
        2.1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的关键材料,并且混凝土技术也是建筑施工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我国对于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20世纪50年代我国使用混凝土强度用“标号”表示,现浇混凝土一般为110号,即每cm2抗压强度为110kg,并兼用1∶2∶4(水泥∶沙子∶石子)体积比,施工用水量凭经验控制。后来很快就使用了重量比,并规定了水灰比用来控制用水量,个别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140号,预制混凝土才使用170号或200号混凝土,素混凝土的标号有50号、75号和90号。为节约水泥,用400号水泥配制低标号混凝土时必须加粉煤灰。当时一般住宅楼板厚度仅80mm,钢筋以6为主,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70年代,由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出现,并受到国际影响,从70年代中期开始制订了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现浇)至少为C20;在80年代末以前,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为C30。

1988年北京新世纪饭店工程首次使用了劲性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40,为此专门确立一项高标号混凝土的研究课题,成功试制出C40混凝土的配合比,当时还没有高标号水泥,因此掺加了硅粉等掺合料,此后对混凝土强度的研究工作蓬勃开展起来,到了90年代就出现了C6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21世纪以来已成功地应用了C80或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2钢结构施工技术
        与混凝土材料施工相比,在施工工程中,钢结构完成施工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企业的施工周期。钢结构还拥有质量轻,刚度强的特点。这些性都胜于混凝土结构,由此发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更进一步减小了项目的施工周期,后续材料在施工完后还能够对剩余的废料进行重复利用,更加契合当下社会的环境与理念。因此,钢结构技术逐步成为企业建筑施工中首选的材料,而钢结构技术的广泛运用也大大提高了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强度,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004年以来,奥运工程、中央电视中心、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重大工程都采用大型钢结构,不仅体量及用钢量大,且结构复杂,外形要求高,给钢结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鸟巢工程钢板焊接厚度达110mm,使用了上千吨焊条;有些钢结构使用了Q460高强钢板,安装技术要求高;采用高空单元散装技术,划分了100多个单元,每个钢结构单元都重达几十吨,有的单元重达100多t,由78个支承点用覫600钢管组成的支承塔架。又如国家体育中心采用了双向预应力钢结构(下弦是预应力束),奥运工程中不少场馆都采用了不同形式的预应力钢结构,其制作安装难度非常大。又如国家体育中心双向预应力桁架的安装,在钢筋混凝土看台已经施工完毕的不利条件下采用了三滑道、支托上弦及移动胎架和固定胎架相结合的“滑移技术”,属于国际首创,是经过几次专家会的讨论,才制定下来的施工方案。总之,我国的钢构件制作(包括超厚钢板焊接)、运输、拼装、安装等都是国际上领先的。钢结构的提升技术发展很快,如国家图书馆和A380机库都超过一万多t一次提升的工艺。
        3 总结
        从以上分析和介绍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较为系统化和科学化,取得了一系列较大的成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必将实现更大跨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波.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0):76-77.
        [2]王军军.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20,6(12):210-211.
        [3]李亚.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25):49.
        [4]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314.
        [5]杨嗣信.建国6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大发展[J].建筑技术,2009,40(09):774-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