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2期   作者:汝连军
[导读]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不仅包括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还包括对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不仅包括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还包括对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技术人员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相关监理单位也需要做好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标准,进而为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质量管理
        一、混凝土质量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要求
        在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计划与施工地点的气候和地质情况,研究混凝土的选择与使用准则,使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在进行标准制定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施工的时候,混凝土的的混合与搅拌最好使用饮用水,且水质的每一项指标,比如pH值、各种离子含量与碱含量等都要进行检查,使其在标准之内。第二,要结合具体施工特点和施工环境,选择最适合的混凝土种类。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前提下,也要节约购买成本。第三,需要严格要求骨料的质量,质量比较好的砂石骨料才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混凝土,这一点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需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当以上条件都符合标准的时候,还应当考虑混合时候的比例,做好配置工作,以确保使用时的各项性能。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混凝土浇筑准备过程中的技术。混凝土浇筑工作是一个关键技术,因此,在浇筑以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依据混凝土在使用时候的成型设备与工艺、结构配筋与构件的形状来确定混凝土浇筑的工艺。同时在正式开展工作之前,应当明确每一位员工的详细工作与责任。其次,在施工前还需要准备好需要用到的作业工具与运输工程中的器材,比如振捣棒、泵车等。然后,在施工前需要安排好各项施工要求,检查用到的施工模板、支架、钢筋的数量与预计埋件的质量、数量与位置等,在这些要求都符合之后,再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同时还需要提前对模板与钢筋进行清洗,以防止其堵塞。在地基上开展浇筑任务的时候,还需要把杂物与淤泥清理干净,同时做好排水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技术。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的时候,应当避免拌合料发生分层与离析的现象,保证混凝土从料斗、漏斗卸料的高度不超过2m。同时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的高度不可以低于3m,也可以利用串筒、溜管等方式进行下料。在进行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首先应当在其底部填充至少50~100mm的混凝土水泥砂浆。还应当依据浇筑的具体高度,提高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并结合详细情况展开调整。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振捣的整个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模板、支架、钢筋与预埋件等,当这些东西产生变形与移动的时候,需要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的工作,并对变形或者移动的地方进行调整,修复之后才可以继续进行浇筑工作。当对柱子和墙体之间进行连接的梁与板开展浇筑工作的时候,当把柱子与墙壁的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停止1h之后再开始进行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混凝土下沉现象,以防止产生裂缝。在对板和梁进行浇筑工作的时候,假如梁的真实高度大于1m,则可以进行单独浇筑工作。
        3、混凝土振捣需要的技术。在进行混凝土振捣工作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振捣方式,在运用插入式方式的时候,大部分混凝土的捣实产生的移动间距会低于振捣半径的1.5倍左右;在使用轻骨料混凝土的捣实方式时,捣实间距一般会低于捣实的半径;同时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应当不超过振捣半径的0.5倍左右,还不可以与钢筋、模板等器材进行撞击;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振捣器在插入混凝土的时候,其具体的深度应当大于50mm。在使用表面振捣器的时候,所产生的移动距离的要求是需要使振动器完全遮盖住振捣的边缘位置。在使用附着式振捣器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需要的间距进行提前演练,设定最佳间距,并且和模板进行连接。

当使用的混凝土是硬性的与轻骨料类型开展振捣工作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加压振动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振捣工作的时候,应当满足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与混凝土不下沉的现象,且需要对振动工作的具体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超出振动的最佳时间,使混凝土的均匀性遭到破坏,产生离析、泛浆的现象。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混凝土施工现场,通过建立健全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落实各项职责的分配,改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效果。例如,管理者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原材料的采购、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施工质量等进行明确的反馈和考验,一方面能够优化进场材料,另一方面也能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在保障安全施工的情况下端正工作态度,进而为提升混凝土工程建设效率提供坚实的保障。
        2、强化对施工过程的监管施工单位需要联合监理单位,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小组,对混凝土施工的全流程进行动态化监控。尤其在实际施工之前,该小组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的考察,包括水文地质以及周围环境等,同时也需要对图纸规划进行明确的检验与核实,一旦发现纰漏问题,要依照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教训,进行有效的核实和整改,对施工过程的监管还包括对人力资源以及施工安全的监督,切忌疏忽大意,要强化监管。
        3、注重人员培训和材料选择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讲,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掌握专业的混凝土振捣方法。除了专业技术之外,还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安全责任教育,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度。而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则需要选择一些信誉高且质量过关的供应商并取得长期合作的关系。只有在保证材料质量过关的情况下,才能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而为提升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提供坚实且可靠的保障。
        4、做好混凝土自身质量的控制。(1)避免水泥水化过程中放热影响混凝土结构物。水泥水化过程在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是有严重影响的,将直接决定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因此,在工作的时候,要想使混凝土的使用质量达到标准,就需要防止水泥水化受到损害。首先应当注意水泥水化过程释放出来的全部热量对水泥水化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的结构可能会产生裂缝这一不良现象,只有避免这一情况,才可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2)要防止施工条件影响到混凝土配制过程。在进行混凝土的制作工作时,由于外界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可能会对混凝土配置的整个过程造成不良反应,因而,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控制施工时候的环境与施工条件,以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同时,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的时候也应当注意需要在标准范围内。对于参与混凝土配置过程的施工人员,其技术水平也要进行检测。
        结束语
        随着建筑事业的逐渐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化,逐渐成为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基于此,在实际的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置、拌和、浇筑、运输以及后期养护的方式。同时,也要依托先进的管理意见,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进行全程的监管和审核。一方面要优化施工现场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指导,保障作业环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优化工程整体建设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文杰.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27):328.
        [2]李海东.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究实践[J].智能城市,2019(26):419-420.
        [3]陈林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5):137-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