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16期   作者:曾声镇
[导读] 为确保电气工程内电气设备能安全运行,提出采用合理、有效检修策略的建议。
        曾声镇
        广东粤电石碑山风能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 揭阳 515200
        摘要:为确保电气工程内电气设备能安全运行,提出采用合理、有效检修策略的建议。文章结合具体工程案例,浅要分析当下电气设备检修工作在制度、技术、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策略,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设备;检修现状;策略方法
引言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驱动下,近些年我国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有很大改善,对工业即生活用电提出新的标准要求。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挑战[1]。应给予电力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高重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真落实电气设备的检修工作,及时排出其内存有的安全隐患,进而使电力系统安稳运行得到更大保障。
1、工程概况
        主要涉及到惠来海湾石风电场“拆旧建新”改造项目35KV集电线路的施工任务,主要工包括拆除全部集电线路、新建及安装7台风机与1台原风机集电线路,针对拆卸掉的旧设备等,将其统一回收到建设方指定仓库。
        在35kV集电线路界面内,将升压站中35kV配电柜进线端子设定为界限,进站电缆敷设、电缆头和进线端子衔接。
        和风电场箱变安装的界面中,把风电场箱变高压侧设定为分界线,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衔接进箱变电缆、电缆头与箱变高压侧端子。
2、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设备检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制度方面
        在电力工程实施阶段,若没有建设完善化的电力设备检修制度,则会直接影响检修工作质效。当下,部分电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状态检修管理体系,对检修技术的应用情况未能作出明确要求,制定的技术标准存在漏洞,以致设备现实检修工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经常使用全面检修方法,即便是针对那些新进设备也亦如此,一方面不利于提升检修效率,另一方面也浪费较多资源。
2.2技术方面
        检修技术应用情况直接影响着电气设备最后的检修成效,在该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2]:一是对传统固有工作流程表现出过度依赖性,没有结合实况在技术层面向上做出改革创新;二是过度频繁检修形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部分人员在检修实践中工作重点不明确,频繁性的拆装设备,以致部分配件屡遭磨损,长此以往会短缩设备的使用寿命,检修工作效率也相应降低。三是检修技术滞后,自动化程度偏低,电力企业受资金周转等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及时引进尖端的检修仪器,以致设备检修工作水平长期未见提升。
2.3人员专业水平方面
        当下,很多参与电力设备检修活动的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不足、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娴熟操作各种检测仪器设备,并且采用的部分专业技术缺乏充足理论知识做支撑,面对电气设备运行阶段突发的部分故障,有束手无措的表现。电力企业不重视对设备检修人员的培训、教育及管理,很多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屡次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
3、解决策略与方法
3.1建设完善化的设备检修制度
        首先,立足于电力工程内电力设备运行现状,设定最适宜的设备检修目标,在此基础上拟定相配套的检修方案,并制定好设备的定期巡检、保养及维修制度,严格执行,并指派专人归纳、存档设备检修作业信息。

设备大修阶段工期相对较长,作业量也会明显增加,应引导检修技术人员通过查询设备既往检修记录,并参照电力工程运行状况,事前拟定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一方面能减少设备的维修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让安全生产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好势头。本项目实施阶段建设了严格的技术交底制度,正式开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有关图纸及设计要求。用电缆线路的全长去设定各盘电缆的路径起止点的具体方位,而后把每盘电缆的路径细分成数个基本段。其次,在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过程中,检修人员一定要主动打破传统检修理念的束缚,秉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大对故障问题的防范力度,将日常检查、定期及全面检查有机结合,早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出,以防故障发生对电力设备乃至整个电力工程项目运行安全性构成威胁。最后,提倡检修工作人员将自身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及时更新维修意识,建设出符合时代发展态势的制度,进一步提升检修工作质效。
3.2完善设备检修的方法体系
(1)分级检修法:在对电器设备开展检修工作前对其进行分级是首要步骤,这是检修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大部分工况下,设备分级时需考虑的因素有设备发生故障的严重程度、频率即时机等。基于分级检修法,能协助技术人员在较短时间内探查出电力设备运行阶段存在的故障问题,对相关故障的成因及发生频次有一定了解,而后更科学、准确的测评电力设备的健康状况,以此为据拟定检修计划[3]。
(2)故障的检修方法:线路运行及设备故障时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类型,这就预示着电力设备故障检修工作推进阶段,应将重心放置于如上两个方面上。在检查电气设备的线路时,主要是检查其解除是否良好、接触点是否出现松动等问题,确认无误后再检查设备自身。在检查电气元件时,要精确到各根导线上,故而实现对设备内风险隐患的全面检查。众所周知,电气设备内有成百上千条连接导线,若逐一检查将会耗用大量时间成本。鉴于以上状况,检修阶段,技术人员可以参照设备的设计图纸,基于逻辑分析法排查设备内存有的故障问题,提升检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3)将物联网技术用于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电气设备运行阶段,其温度、湿度、电压等物理参数会出现一定改变。当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出现改变时,我们可以应用物联网采集设备参数信息,观察、分析这些参数的改变规律等,去更为科学的测评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但是,并不是需要监测电力工程内所有设备,应结合设备的具体需求开展该项工作,以进一步提升设备运转状态测评的针对性。在具体采集实践中,参数所属类型与输出信号存在差异,很可能引起信息传输过载的情况,增加信号处理的难度,为此在采集完不同类型的设备参数后,需要转换信号源[4]。
3.3加强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学习培训活动
        这是提升电力设备检修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近些年,电力工程内配置多种电力设备,且设备升级改造工作持续推进,针对检修人员工作能力都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为更好的落实本职工作,适应当下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应做好检修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定期组织检修人员参与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培训活动,扎实掌握新型设备的内部构造特征、正确操作及检修方法等专业知识。
        比如,采用内窥镜技术检查电力设备存在的缺陷,其能将故障以清晰、完整的彩图传送至接收端,为检查人员评判提供便利条件,且还能增强图像、存储作业过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采用内窥镜检修电气设备前,一定要认真落实前期准备工作,要先对设备进行通风冷却,降低设备的温度,以防高温条件对内窥镜探头、传输线等造成损伤。
结束语:
        只有电气设备正常稳定运行得到保障,电力企业才能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电力服务。近些年,我国电力设备检修工作水平有很大提升,但依然滞留一定问题。为及时、彻底解除问题,电力企业一定要整体分析当下电气设备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措施应对,这样方能更好的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世超,周浩.内窥镜在电气设备检修维护中的应用浅析[J].上海大中型电机,2020(03):41-43.
[2]张忠恒,王荣超,许高明,王贵山.可调节通用电力设备底座的研制[J].电工技术,2020(17):93-94+97.
[3]王旗.维修电工电路故障检修方法与技术探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9):122+124.
[4]孙世杰,楚亚博.变电运维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运用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