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16期   作者:高宗科
[导读] 公路工程是社会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高宗科
        身份证件号: 3708291977****2015?山东省272400

        摘要:公路工程是社会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到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因此,在经济社会持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断提升公路工程的质量成为施工企业必须追求的核心目标。路桥工程作为公路工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材料在工程材料中占比较大,因此,其施工技术是否应用到位、施工管控是否符合要求,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路桥施工的整体质量。把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点,落实精细化管控的施工目标,是新时期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桥施工;混凝土施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路桥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路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具备高性能、高抗压、应用广泛、养护成本低等特点。混凝土路桥能够长期维持应力稳定,不会因载荷、环境等因素影响质量的稳定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工程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必须充分了解混凝土技术在路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确保工程整体建设质量。
        1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1.1施工前准备
        1)材料方面:混凝土材料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及成本,清水混凝土相较于传统混凝土,不需要进行抹灰,材料投入较少,后期维护工作较为简单。所以,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尽量选择清水混凝土,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保证路桥工程建设质量满足标准要求。2)配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材料的硬度、耐久度等要素,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是保障后续混凝土施工得以稳定展开的基础性条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既要考虑到路桥工程整体结构的抗渗性、抗冻性等基本参数,也应当尽可能地实现对未明确的其他性能要求的覆盖,以适应路桥工程未来投入使用后的复杂环境。此外,在选择混凝土基本材料的过程中也应当结合路桥工程的设计要求,确保水泥强度等级、骨料的含泥量等要素满足规范化的要求,既要保证其制备混凝土材料后的整体稳定性,也应当控制好骨料颜色等内在指标,避免施工后路桥视觉效果较差的情况出现,以契合当前公共工程路桥施工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1.2混凝土运输要点
        混凝土的运输主要是运用专门的搅拌车进行运输,且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和自然环境因素来制定运输混凝土的时间。如果是在20℃到30℃之间运输混凝土,则需要使用无搅拌的设施在30分钟内运输到施工现场,如果使用的是有搅拌的设施,则应当在60分钟之内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装车运输混凝土的时候,需要保证匀速运输混凝土,保证搅拌好的混凝土可以在运输过程中,匀速继续进行搅拌。当混凝土运输完成后出现崩塌的问题时,可以对混凝土进行再次搅拌,但是在搅拌的时候需要注意水和其他材料的比例,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1.3模板安装
        路桥混凝土施工同样需要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相关工作必须严格遵循相应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对于混凝土施工中所使用的模板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考虑使用的便利性,选择有效的支撑体系,确保模板安装完成后牢固、稳定,且刚度、强度满足要求,能够减少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问题。对于模板必须选择高强度、耐腐蚀性强、吸水性强,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进行制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路桥构件,需要根据相应的规格、形状、性质选择有效的模板材料。对于模板固定螺栓与模板接缝处,要使用螺栓或其他扣件确保接缝严密,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破损,在模板外侧使用发泡剂来避免出现漏浆问题。


        1.4混凝土浇筑
        路桥工程中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前,要将施工平台搭建完成,混凝土浇筑点、砂浆投放点之间要保持3m左右的距离,然后清理模板内的各类杂物,用水将模板润湿,并在检查确认完成后才能开始浇筑。严格落实现场施工保障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运输车流、时间,以及混凝土坍落度、厚度、高度。在正式浇筑工作开始之前根据标准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块,经检查、检测后确定最为科学的浇筑方式。一般情况下,结构物混凝土流向多以角部为起点,在根部浇筑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确保入模均匀。不能将泵管、吊斗内的水泥砂浆直接放入模板内,避免砂浆对模板局部产生较大冲击力,或出现飞溅的混凝土凝固在模板上。另外,水泥砂浆不能铺开太大、太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砂浆之间出现施工裂缝,一般可以采用边铺砂浆边下料的方式进行处理。
        1.5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施工中操作振动棒的施工人员必须对路桥结构物中的各类预埋件、钢筋掌握清楚。确保混凝土所有区域能够均匀振捣,可以通过2次振捣减少表层气泡,严格控制振动棒插入时间、深度,当混凝土表层无气泡或翻浆无下沉时即可停止振捣。当进行分层浇筑时,可以使用标尺杆控制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然后通过分层振捣,振捣过程中慢拔快插,最好使振捣棒上下抽动,确保混凝土上下均匀受振。底层混凝土振捣时间应控制在50s,保证混凝土密实。水平结构混凝土表面振捣完成后,要及时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使用木抹子多次搓抹,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1.6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工作
        由于当前大部分混凝土构件体积较大,在凝结过程中需要落实全程的养护工作,以减少温度、湿度变化对结构的影响,避免出现开裂情况。(1)根据施工环境的实际湿度和昼夜温差进行调查,制定具备针对性的养护方案,并通过养护剂、遮盖物等进行凝结期养护,减少外界环节的直接接触影响。根据凝结周期落实浇水作业,通常讲,浇水周期以12h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浇水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构件的表面含水量,从而满足与内部协同的干燥时间,减少因内外应力不同而产生的裂缝。(2)针对使用期间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通常会根据道桥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养护方案,实施检测构件的强度和荷载性能,分析外界行车压力、环境侵蚀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针对裂缝的等级进行评估,并维修养护,确保结构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提供持续性服务。
        2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中的细节问题
        2.1充分考虑温度因素
        混凝土的性能容易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混凝土极易出现散热极快或是散热不畅的情况,这均可能破坏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前者很容易使混凝土在失去热量的情况下快速收缩,从而产生裂缝、空心等问题。
        2.2关注水化反应
        水泥是混凝土结构制备的主要原料,而其本身具有调水后成为具有胶凝性质的浆体,并经水化反应后逐渐凝结成坚硬的石状体的特性。在这一反应过程中,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极大的热量,而如果因为温度控制不当,会使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差较大,易使混凝土内部呈现涨缩、鼓包的状态。
        3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广阔的提升空间,相关人员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学习,提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同时勇于创新,探索混凝土施工上的新方法、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尹东鸣.探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1:253-254.
        [2]郑志成.市政路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8:191-192.
        [3]黄益.公路工程路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7:268-2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