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刘玲
[导读]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

        刘玲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任继愈小学
        摘要: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从小学开始逐步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拓展,让学生对于数学思维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有着更高的契合度。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此时的学生拥有极高的可塑性与创造性,因此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奠基工作。所以,研究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适合当今时代学生发展的,是面向更高层次基础学科的奠基石。
        关键词: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基础学科
        引言: 基础学科的发展是当今社会一直关注的重要话题,而数学身为所有学科的发展根基,是一切基础学科赖以生存的根本,离开了数学便不是真正的科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低龄孩子抓起,要不断加大小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喜爱,养成学生对身边数学问题反思的习惯,最终达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终极目的。这同样也是每一位教师所希望完成的目标,但如何去做是值得探究的。
        一、模拟生活环境,拓展学生视野
        在日常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面对低龄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模拟构建日常生活环境,从而使学生对于“加减乘除”运算有深刻了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买菜和卖菜的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对于菜价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这不仅可以考验学生的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市场菜价的认识,体会买菜与卖菜的过程,贴近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生活能力。最重要的是模拟场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于数学的好奇心,极大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帮助促进学生对于日常生活数学问题的思考,从而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是最好的数学老师,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奥秘,运用模拟生活场景是激发思维高速运转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学生开拓新视野的必然途径。
        二、“数形”结合,开放学生大脑
        图形由于本身拥有的色彩和形状,可以对大脑的脑电波产生一个正向的电信号,刺激人体大脑的记忆,从而使大脑对该物体的印象更加深刻。数学本身是没有任何色彩和形状的,除了矩形、三角形等外,数学则只有冷冰冰的一些公式,所以无法对人体大脑进行直接刺激,只能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达到深刻记忆的目的。将数学和图形结合在一起,是具有很大的创新意识的,在当今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构造图形+数学的新型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从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以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为例,“鸡有几何、兔有几何”的问题仍然是有些抽象的,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使用的PPT,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将此页PPT放出,能够通过图形来让学生对于兔4条腿、鸡2条腿的认识更加清晰,为今后的方程式教学做铺垫。其中这样方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图形和数学相结合,刺激大脑电信号的突发,从而帮助学生完全把握“鸡兔同笼”问题。
        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理解数学含义
        数学一向都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的伟大在于指导生活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其中蕴藏着的含义。以分数为例,在小学数学当中,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便是分数这一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一直便是教师所头疼的问题。以、两个分数作为教学案例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使用纸张、图形来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纸折叠一次,将折叠后的纸张一半用阴影涂画,一半空余,其结果便是这个分数的概念。而让学生对于已折叠后的纸张,再进行一次折叠,纸张变为4折,其中将第三折使用阴影部分再进行涂写,而阴影部分的结果便是这个分数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内藏的含义有进一步的认知。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及时获得学生教学反馈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难免会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及时获得学生教学反馈,及时对于教学方法进行统一调整。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严格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负责,通过给父母发布问卷调查、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是有必要的。因材施教是历史的定论,因人制宜也是发展的必然,学生的反馈是教学工作最直接的评判,在一味追求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需要获得学生的方法确认。同时在获得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之后,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逐层推进学习进度。在定制化学习计划时,应当以多重角度、言简意赅、难度不一来完善教学计划,也应当与家长进行合作,一同推进学习计划的实践。
        结束语:无论是学习到了什么阶段,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一定要持续进行的。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同样小学也是学生必经的一个阶段,通过模拟生活环境、数形结合、学生参与课堂、针对性定制学习计划等四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思维能力的局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乃至全科的学习效率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不同的实践方法造就了不同的数学人才,只有不断摸索才能找到适合教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对教学事业做出贡献,才能保证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章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9):89-90.
        [2]张青,王艳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8):42.
        [3]彭新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