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浙江省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在于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也有榜样的作用,不管是在形象还是在行为上,都会对学生有所影响。所以我们来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的提高策略,就要从老师的传输和学生的接受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建议。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在于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也有榜样的作用,不管是在形象还是在行为上,都会对学生有所影响。
一、初中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1.1教学形式单一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数学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以及应用性。但客观来说,在现阶段初中课堂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知识点教学中,而在新旧教学理念的较量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屡占上风,课堂教学缺乏新鲜血液。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科探讨中,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教学评价下,教师始终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评价有时也只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不是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1.3过分注重测试分数
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一现象仍旧普遍存在,久而久之,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把课堂的侧重点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甚至会采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可能会采用文科死记硬背的方法记忆数学公式甚至习题,而不注重锻炼逻辑思维,舍本逐末。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创设数学教学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学习内容不像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比较具体形象,对于抽象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同学们理解教学内容情境的设定,可以帮助同学们进入课堂学习的模式,避免出现一些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可以帮助同学们积极融入课堂氛围中,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学习《圆的概念》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创造合适的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圆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皮筋、棉绳等一些方式做圆形,并在小组之间讨论自己做图形时的感受和体会。通过用皮筋或棉绳做圆这个情境的创设,同学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如果选定特定长度的棉绳或皮筋,那么在画圆的过程中,圆的半径就是固定不变的。
第二个情境可以是同学们在小时候经常玩的滚弹珠的游戏,在教室的某一处可以画一个小圆圈,让同学们都尽量让自己的弹珠滚到提前划定的圆圈内,对于游戏的设定,我们一定会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游戏的公平与否,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几种参与游戏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同学们站成一横排进行游戏。
第二种方式是同学们在以圆圈为中心围成一个正方形进行游戏。
第三种方式是同学们以小圆圈为中心围成一个圆形进行游戏。
同学们分组讨论,考虑在这3种方式内,哪种方式是最公平的?
通过这两个情境的设定,激发同学们进行课堂上探究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出圆上的某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并且等于半径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通过游戏的方式设定具体情景,既能够体现同学们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让同学们对圆的简单性质进行思考。
2.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使学生主动质疑数学教学,在观察探究中掌握教学知识。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机械灌输课本知识的现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释旋转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学会根据要求旋转图形。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风车转动、火车前进、树叶飘落、钟表等,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旋转运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独立总结出旋转的概念,再由教师利用动态资源演示旋转过程,加深学生对旋转的了解。接着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是由什么图形旋转而成的,如果一个图形围绕某一点旋转n°,那图形上的任意一点旋转了多少度,动手试一试。之后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操作运用能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旋转现象和旋转而成的图片,以此来拓展旋转这一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在探究操作中提升教学效率。
2.3加强生活实际,理论联系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总结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大部分初中生在面对数学课的时候,通常会产生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生活中并用不到数学的这种疑惑。但从数学教材可以看到,数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上课讲解相关内容,学生无法从干巴巴的讲述中体会到生活实际或者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理论知识同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素材来展现相关的教学内容,可谓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变化中更多地去感受数学的意义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妙。
例如,在学习“对称性”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来进行对称性的辅助教学。生活中常见的蝴蝶、枫叶甚至是五角星等,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图片。学生可以激动地进行相关的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和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再度回到学习之中,寻找生活中存在的更多的轴对称图形。直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既浪费时间又花费了过多的精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实践,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小实验的结果,从而加强学生知识同生活实践的联系。当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感悟颇深时,自然而然也会对数学另眼相看,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老师,二是学生,这两个方面对于教学质量。在训练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引入趣味性较强的训练方式,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立足于跳远技术的特点进行联系。最后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取得较大的进步,体会到速度提升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李有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24):26-28.
[2]黄金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6-237.
[3]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4]张多禄.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65-466.
[5]潘启敏.多元教学策略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374-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