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李洁华
[导读]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李洁华
        佛山顺德大良顺峰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学校老师重要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小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刻反思教学效果,将知识内容与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开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素质;能力
        引言:我国教育处在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转换,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以及有效的教学工具被开发出来,这就需要学校的老师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与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相融合,从而找出适合学生的最有效教学模式。小学高段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期间,数学知识难度加深,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只有通过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1、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认知能力较低,对各科的认识也不够深入,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各个科目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其他因,产生对某一个科目的兴趣,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根据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形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老师在讲授乘法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将比较枯燥的乘法练习转化成图片或者视频,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完成乘法练习过程中的枯燥之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小的知识竞赛,在知识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这种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下,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就会更高,学习知识的速度也会更快,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小学数学老师通过学生的特点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对学习数学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这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加的喜爱之情,帮助学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的学校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同时,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中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课堂上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全部解决,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的、不依赖老师的将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学生年龄较小,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就很有可能使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更大的困难,完全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一点点的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一点点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在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合作学习是一种一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分担一部分任务,进而将任务的难度以及数量分散、减小,进而有利于学生通过逐渐的解决小的任务、小的问题,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小学数学老师已经讲授完相关的知识点,就可以布置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提前分好的数学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就会各抒己见,逐渐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逐步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也应该适当的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自主学习的速度,让学生能够在自学的过程中找准方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自己自学能力的效率。
        3、采取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家庭教育背景等原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表现差,如果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会造成有的学生无法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进步,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这就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学习,进而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目,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练习题目,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基础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基础题目掌握基础知识,在这部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在为他们布置难度更大的题目,这就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步,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打牢基础。
        分层教学的模式需要老师对学生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就需要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更加深入的交流沟通,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分层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开展更加适合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
        4、采取更加有效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中,老师仅仅是从学生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种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会严重遏制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导致学生的各方面特长无法得到开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单单的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并辅以其他维度的评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模式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
        例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自己的评价标准设为三个方面: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学生课堂上的活跃度和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能够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活跃度往往考察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交流沟通意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只有积极的和学生老师交流沟通,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的端正。而学生的课下表现则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自律能力,当老师不在学生的身边,需要学生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他们很可能会缺乏自律性,缺乏自主约束能力,不会认真的完成自己的课下学习任务,将这方面设为评价标准,就能够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课下学习行为,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结束语: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高端数学教学更具有挑战性,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大,支持难度更高,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上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成绩起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因此需要小学数学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白露.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15):59.
        [2]徐英.自主学习导向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优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87.
        [3]李琳,董海祥. 浅谈小学高段数学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的有效性[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