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李虎子
[导读] 合作学习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式。

        李虎子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东方中学       362411
        摘要:合作学习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立足初中数学,对开展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望能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方式;独立思考;情境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新而又有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数学课堂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对于合作学习多有应用。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失误,也有收获,现归纳如下:
        一、合作学习,打开课堂对话
        开展合作学习,要把握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这两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我们也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比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内容,通过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方程理论打下基础。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之后,逐步对自己的发现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之间在课堂上“对话”,让学生协调合作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和规律,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分组讨论,学生动手去演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结论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背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过程和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学生才会明白,才会去应用。特别是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从猜测到请学生上台证明,这个过程就说明了这一点的重要性。
        二、合理的小组分组方式
        八年级学生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习惯与较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个别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处理好学生差异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
        笔者比较倾向于把桌椅拼成一个矩形,每组四人相对而坐,每组都有不同学力的学生,委派一位学生作为小组长。课堂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来推进课堂循序渐进的进行。但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小组中某男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作为组长他也很好的带动其他同学,但基础薄弱的那位却不知所措,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


        所以,在分组上我们需要思考以下这些问题:如何更合理地进行分组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优势,提高合作参与程度?笔者考虑到一部分因素——资源均衡分配,因而采取优良中差的分配模式。其实小组合理分配还要考虑的因素不少,比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男女分配等。所以,为了使小组活动效果更好,是否可以考虑调整小组分配的模式?基础特别弱的几个学生单独何为一组,教师整体辅导?亦或是改善教师从旁指导的策略,语言的运用使学生感兴趣,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开展有效小组合作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讲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设计最重要是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讲下面的几种情况下,采用合作学习是比较有效地。第一,当学生个人操作有困难时,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第二,遇到开放性的问题时,应进行合作学习。第三,在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处,可设计合作学习;第四,对一问题有争议时,可行合作学习。
        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活动一:教师先后出示三组实物,分别提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二:请同学在硬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把剪下来的三角形按在纸板上,再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然后,把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叠合,你有什么发现?活动三:让学生观察有对应标志的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重合的顶点、边、角;进而观察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要流于形式。
        如我校的一节公开课“数据的集中趋势”,涉及13个问题,教师让全班合作了13次,每次小组都不知道要合作什么内容,而且由于时间紧张,都是如闪电般几秒后就让学生汇报、展示,使得学生无所适从,最后结论还是由教师自己回答的。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明确小组的任务,并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考察,那么就会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蕴含了一种新型的学习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合理的分组方式,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明确合作学习任务,真正使合作学习发挥功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剑.高效课堂背景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宁波大学,2017.
        [2]薛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4):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