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胡珈崎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依旧停留在浅层次学习的阶段

        胡珈崎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小学   4155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知识依旧停留在浅层次学习的阶段,教师只是单向的向学生传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的掌握知识的结构。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本篇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好数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就要意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知识思考中,逐渐的克服数学疑惑,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形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浅层次学习和深度学习是学习的两种表现,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就属于浅层次学习,深度学习则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接收的知识进行加工,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思考,对知识有个深刻的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首先,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能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方法,能够将多种信息知识进行联结,将多种学科融合,实现不同学习方式的联动结合,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其次,深度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而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则需要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和类比,以全新的角度进行问题探究,最终解决问题。最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深度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敢于质疑、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性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增强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源自生活,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发现很多数学知识的原型,例如超市购物。小学生知识经验尚不足,认识水平有待提升,其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需要结合生活经验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实现深度的学习。
        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时,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图形已经有了基础的认知,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学生讲解本课的知识,如学生家里面的地砖有长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也有正方形的,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够举出更多生活中的事物,逐渐的掌握图形的特征和结构。
        (二)捕捉问题切入点,恰当的提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提问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或者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而在教学中使用提问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要全面的掌握课堂教学的状态,寻找最佳的提问时机,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重点进行提问,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就可以使用提问法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计算方法。首先为学生出了一道题目:一年级一共有35个小学生,在六一活动中为每个学生发12根棒棒糖,一共需要多少根棒棒糖?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依据题目思考问题的计算方式,很多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列算式得出了结果。其次教师教师还要对学生提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和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为学生加以指导,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教师通过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的增强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更重视知识的讲解,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形式是导致学生浅层次学习的因素,学生逐渐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对教材的深度挖掘,通过层次性教学,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位置与顺序》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位置有关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名字,增强学生对位置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培养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思维习惯,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自觉深入的探究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借助提问法,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今天是周二,是18号,那么周六是多少号?”教师让学生在思考后举手发言。因为学生对于这种生活的常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就会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依托生活知识的数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总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就要将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在教学思考过程中的感受,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深度的思考,获得深度的感受,全面发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深度的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朱彩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2):99-100.
        [2]郭剑峰,史息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22):24-25.
        [3]范功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