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任务下普通高中德育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杨文发
[导读]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杨文发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龙翔高级中学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不仅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措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途径。因此,普通高中应当明确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协同育人作用,并借助信息化的教育功能,构建新的德育模式,以实践形式推进普通高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发展和践行。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德育;策略
高中阶段是学生由稚嫩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时期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道德品格进行积极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我们要针对高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并根据德育需要开展各种教学策略。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好榜样。
        在德育教学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语言的力量是苍白的。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教师在理论的阐述中夸夸其谈,然而落实到实践中,却没有表现出与语言相符合的行为,而这往往就会让学生产生“老师为什么不做?他是不是在骗我?”的感受。“身正”方能“言正”,没有行为支持的理论是无法掷地有声的,德育教学也不仅仅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对教师的品德也是一种考验。故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为榜样更好地影响学生。
如在“保护环境”这一优秀品质的培养中,教师就可以开展“我是绿化小能手”的种植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或者周边的荒地上种树或者种草。而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则不能只让学生劳动,自己在一旁看着,做“监工”的角色——这会让学生只把“种树”当成“任务”而非源自良好品德的“义务”,而应该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参与种植活动。而如果这项活动为假期活动,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分别将自己小组的种植过程拍摄下来发到班级网络社交媒体上,当然教师也同样需要拍摄自己种植的过程。这样,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德育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以自身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环保行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二、创新德育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三年一代沟”,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而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品德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与之前有着极大的差异。利用传统的教学形式,讲述传统的德育内容,不仅无法有效让学生代入情景,还容易产生“药不对症”的问题,让教师在德育教学上的努力付诸东流。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而这就需要教师创新德育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也让德育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例如在“奉献”这一品德的培养中,教师就可以抛弃传统讲授法的形式和“雷锋故事”“铁人精神”等内容,而采用新的形式和内容。如教师可以开展“个人还是社会”的主题辩论会,让学生分别以“个人发展优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优先与个人发展”两个观点进行辩论,以自己把握“个人发展”与“奉献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越来越多“现实”的思想也让“无私奉献”的观念难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利用辩论会这种形式,教师能让“奉献”这一观念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而在课程的引入阶段,教师也可以以在项目上坚守的诸多工程师和驻岛海军将士为素材。这样,利用新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也让德育教学变得更加易于接受,让“奉献”的品德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利用信息技术,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课下。
        学生品德的培养是一个艰巨的工程,绝非几个月甚至一节课能够解决。和语言类学科相同,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也需要更加重视积累。而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越发多样,这也为教师将德育教学渗透到学生生活中提供了便利。故教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课下,延长学生接受德育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爱国”品德的培养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关注“共青团中央”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或者B站账号,接受主流的爱国思想教育。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向学生分享展现中国或者中国人风貌的素材:如通过《国之重器TOP10》让学生了解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历史,通过《超级工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农业、工业、交通、科技等方方面面。当然,教师也可以发送类似内容的文字、漫画等。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地将学生品德培养的过程拓展到课下,对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理念对中小学的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推进榜样教学,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德育教学渗透到课下。这样,教师才能在越发严峻的德育教学形势下不断提高学生品德素养,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东.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一所县级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0):47-51.
[2]朱雅.生涯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课融合的思考与践行[J].教书育人,2019(22):4-6.
[3]赵艳芳. 浅析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425-427.
[4]孔蓉蓉,曾怡.高中德育实效性弱化的原因及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08):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