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王延军
[导读]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王延军
        哈尔滨市公滨小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课程,还可以将本地、本校的一些特色加入到德育中,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在德育教育中,还可以渗透安全教育,使小学生可以增加安全教育知识,提升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主要结合小学管理中德育与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问题研究;安全管理
        1、小学德育教育与安全管理现状
        1.1对德育及安全管理重视度不够
        在小学阶段,德育知识的渗透非常重要,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开展德育课程来教学生一些思想品德知识,还要在生活中对学生开展德育。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德育的意义没有重视,较少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学校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得学生无法专心的学习。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对于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度不够,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以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1.2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当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意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可以被尊重,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在教学管理中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层面上,对于自身的管理理念没有及时优化,从而影响到了实际的管理效果。在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工作中,教育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并没有及时的引导学生,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整个管理都是由老师自己制定,强制让学生来执行,从而遭到部分学生的抵触,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1.3师生沟通互动比较少
        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制定的规则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针对在德育以及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采用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提高管理效率。但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少。教师采取一些机械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对德育知识和安全教育知识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这些知识没有深刻理解,更没有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丧失了德育及安全教育的本质。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寻找合理的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2、小学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德育以及安全知识教育,营造良好环境
        小学管理工作中,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使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不好理解,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渗透德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吸收,让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将所学习到的德育知识的安全知识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姿态来与学生相处,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得德育教育与安全管理可以深入人心。比如,针对校园安全中的火灾,教师在讲解安全知识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模拟演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火灾中逃生,让学生掌握在火灾中应如何冷静处理,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等工具。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与模拟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是学生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将安全知识牢记在心,更要从我做起不玩火,保护自己的安全。


        2.2提高管理效率,创造和谐校园
        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在课堂中将德育教育逐渐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的认知有限,更喜欢一些直观的知识,教师在进行德育和安全知识教育中,应该重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体会的德育教育学习的乐趣。当前,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管理秩序,成为学校在管理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只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才能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在学校中经常出现的的一些不安全事件,如打架斗殴、校园火灾、食品安全等问题,对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威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升学生德育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各科教师还应该将安全教育与德育知识在学科课堂中渗透,将各科中所涉及到的安全知识与德育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注意安全的危害。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道德素养,文明礼让,提升安全意识,从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
        2.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管理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也使得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重视学生在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有一些知识学生需要自己思考、解决,才能获得成长。在面对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挡在学生面前,学生无法自己独立的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也就会永远依赖家长和老师,无法快速成长。新课改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重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过程中,多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意见。比如,教师在制定班级规范的时候,让学生们提出哪些是不能违反的,并提出违反纪律应该如何惩处等等。学生们各抒己见,商讨并制定出来一些规范,这些规范和规则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就会更好的遵守,从而提高了班级秩序。教师在制定班级纪律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没有学生都付出了努力,也收获到了很多知识。
        2.4开展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在学校管理中,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伤害。因此,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使得这些安全隐患可以及时消除,为学生的正常生活创造更安全的环境。这种排查安全隐患的问题应该常态化,定期进行,否则就失去意义,应该将学生的安全作为第一位,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还可以全校师生共同监督管理,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关注安全,提高安全。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只能在课堂中教给学生德育理论知识,还可以带学生到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排除一些安全隐患,使得师生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快乐,学习到更多的德育知识,提升整体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德育与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渗透德育知识应该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安全知识教育也应该不断推行,保障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树立起安全意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初步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不对,而安全教育则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该不断渗透德育知识、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关于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2):111-112.
        [2]李章德.浅析小学管理中的德育和安全管理问题[J].新课程,2020(13):225.
        [3]陈灼桥.关于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133.
        作者简介:王延军(1968-),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毕业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