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欧治雨
[导读] 在中职教育中,管理和教育作为两种并行的日常班级管理方式,

        欧治雨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 在中职教育中,管理和教育作为两种并行的日常班级管理方式,是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法宝。管理就是建立行为准则制约学生日常的行为,而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和德行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达到严于律己的自身修养水平。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督促学生的自身修养,而教育为管理提供更为细致化的行为准则。因此,中职教育的班主任更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本文将浅谈新时期发展下“管育并重”在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旨在为中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班主任管理;建构
中职教育意在为社会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思想道德都是教学的重点。所以中职教育的班主任就有两项重要任务:一个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另一个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那么“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就成为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工作的一把利刃。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上,中职学生由于自身特性,正处于思维叛逆时期,无论是心理还是精神都极其脆弱,因此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上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有深度有梯度的渗透。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就要班主任在德育渗透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体制,细化管理要点。结合“管”和“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并行不悖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一、管育并重的内涵
        管育并重,从字面意思就能很好的对这个新的教育理念做一个很合理的解释。“管”就是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进行管理监督。“育”则是指传授教导学生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知识拓展。“管”更加要求班主任的专业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管育并重,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学要做到管理和教育同时进行。以前大多数对老师的评价,都是以传授学生知识为主,只要学生在学校获得了知识,知识层面得到了提升,成绩得到了提高,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下,又有了不同的评价观点。有很多家长认为,传授知识是一个老师的本职工作,让学生学会知识也是老师的本职。但是,如何管理好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得到提升,这才是评价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因素。“育”本来就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教育的初心。也更是教育的重点。以前我们常说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现在我们社会要求学校要以理育人,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不仅仅是通过严格要求而建立威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要自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二、中职班主任“管育结合”德育模式的构建思路
1.正确认识“管”的作用
        中职班主任应当在日常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对“管”和“育”相结合,并充分彰显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管”的前提性地位。尽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在于管理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并以此结构和维护中职院校良好有序的日常教学秩序。但是,中职班主任依然不能忽视“管”在中职学生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不能过度干涉学生的自由
        为确保中职学生在开展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取到充足的人身安全保障套件,班主任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同时还要充分保障学生白身的隐私权益,为学生留有充足的白我空间,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正面的心理情绪状态,接受中职班主任的日常化行为管理。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干涉学生的自由主见。“管”的基本内涵在于运用校园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展开规范,而这种具备强制性特征的管理手段,往往不能获取到学生充分的心理接纳,因而要求中职班主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强制性”因素的应用方式控制,为最佳德育效果的实现创造支持条件。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
        在开展道德教育时,不能单一化的进行理论教育,而是必须将理论与与实践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当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潜移默化的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集体活动,是有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协同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中职学校也是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举办演讲、辩论、歌唱、体育等活动,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中职学校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果仅仅是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难以学习与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也难以有效的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因此,学校可提供给学生实习实践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可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实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毕业上岗操作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4.“管育并重”模式下“德育”渗透
        以往的班主任德育实施过程中,说教成为品德教育的主要渗透方式。这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阻碍了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渗透。因而转变德育的教化方式成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新转折。从师生角度上看,教师在以朋友的状态融入学生之后,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快速反应对症下药。这种良性的互动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在接受班主任的帮助和说服教育时会少了许多芥蒂和阻碍。有效促进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推进。其次,从学生认知角度分析,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缺少强大的内心和稳定的情绪,经常会犯冲动性的错误,此时的处理就要德育立人,而不是粗暴的惩罚。学生在犯错之后内心会忐忑不安,那么班主任就要冷静的处理,以品德教育去触动学生忐忑的内心,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犯错后带来的后果以及承担责任需要的艰巨付出。帮助学生从源头摆脱错误的思想,实现品德教育的渗透。从渗透方式上看,品德教育不仅仅只存在班主任的口头教育中,我们会发现品德教育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中职教育中,班主任就应该充分利用班级的各种活动,在班级这个微型社会中,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活动的互动合作交流,使学生改正个人主义意识,加强合作的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德育教育中,“管”与“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管”是“育”的前提条件,在中职院校中,很多规章制度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约束和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过于强硬的规章制度可能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从而进行抵抗。而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去遵守、去维护。
参考文献:
[1]卫平.中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技巧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2]邵姗姗.浅谈如何构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J].才智,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