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思
广东省肇庆市第四小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不大,个人的思想、行为等无法得到有效约束,此时展开习惯培养可以为学生将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点来说,广大教师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教育职责。学生在校期间和班主任的接触是最为频繁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的生活、思想等进行管理,尤其是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当然,想要保证德育教育赋有实效是有一定难度的,班主任应该要选择合理的方式在教育学生,使其兴趣更为浓厚,并能够真正理解德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内容及策略
导言: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是较高的,班主任必须要切实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职责,除了要做好班级组织工作外,同时要强化管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只有构建起适宜的德育环境,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赋有实效。
1 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1 德育理念落后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将其和班主任管理切实融合起来,如果班主任对此没有正确认知的话,则会导致两者间的融合出现问题。在一些班主任的意识中,管理的侧重点在学习方面,也就是针对学习习惯进行管理,学生的性格、素质等则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多是乖巧的,而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则是主要的管理对象,因而班主任就以为学生过于顽皮的原因是成绩较差,如果能够提高其成绩的话,班级管理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因为受到此种意识的影响,在展开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会将关注重点放在成绩提升上,这对德育教育产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1.2 德育内容缺乏
有些班主任虽然认识到性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时,采用的方法过于简单,学生接受教育的意愿并不强烈,能够产生的心理认知只是流于表面。在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时,德育内容明显缺乏,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是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至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并不会过多关注,这样就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另外来说,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完全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德育内容进行讲解,在其看来,相关的理论是通俗易懂的,然而学生却很难理解,这样就可使得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意愿较为低下,即使掌握了一些理论,也不会将通过其来约束自身的言行。
1.3 班主任自身德育素养较低
不少的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总是依据成绩来区别对待,这对教育效果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众所周知,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成绩自然就会不同,切不可因为成绩不够理想就对学生完全否定。如果班主任带着此种观念去管理学生,那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被拉大,甚至会出现对立的情况,此时的德育教育还能起到什么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来说,班主任也要对个人的行为进行反思,确定是否和道德标准相符,只有班主任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具有引领作用。班主任的言行如果违反了道德标准,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将是非常大的。
2 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
2.1 尊重学生,采取正确的管理模式
在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新课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的相关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身心的成长,素质的提高成为了关注的重点。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若想保证班级管理赋有实效,必须要和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了解其实际需要。班主任不需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成绩提高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真实想法有切实的了解,这样方可保证因材施教的目标切实达成。班主任在展开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展现出关爱、尊重,即使其相对顽皮,也必须要一视同仁。班主任要寻找机会和学生进行交流,话题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内心中对班主任产生认同感,接受德育教育的意愿自然就会增强。有些学生的自尊心是较强的,而且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深入的了解,通过激励、赏识等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切不可在学生面前直接提出批评。班主任如果能够成为学生的朋友,并以平等方式和学生展开沟通,那么就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展开德育教育,利用引导、评价来促使学生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自然就可得到保证[4]。
2.2 公平民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顺利高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首先要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以此壮大班级的力量,为建设良好的班风班貌,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制定民主化的班级班规,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和采纳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制定好的班级班规,班主任要一条一条认真地读给小学生听,这也是一个强化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督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方式,组建一支强大的班干部队伍,由学生自己选出的班委,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配合。而且,班干部分别在各自的岗位,能够获得不同的来自学生内心真实的声音,将之反馈给班主任,有利于班主任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
3 结论
小学生在一些问题上的认识带有偏见,思想也不够成熟,对于一些事情的处理可能会比较偏激,因此需要老师在平时管理班级时对同学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德育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工作并不容易开展,因此需要老师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同学进行渗透。如果只是言语方面的教育,便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与自己切身利益多么密切,相反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通过观察、活动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无形之间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质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08):128-129.
[2]杨玉兰.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48.
[3]曾美婷.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67-168.
[4]许琼.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1):206-207.
[5]邓焕清.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