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琼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261000
摘要:现代化物流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的产业,它是一种包含多种行业共同作用的复合型产业。其中涉及到的铁路、航空、公路、水路运输以及物流的仓储配送等,几乎包含了我国所有的经济行业。同时现代化的物流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近10年以来, 从日本引进的先进发展理念,更加推动了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种种迹象表明,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了21世纪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我国中职物流教育的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入手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物流教育;学生现状;教师现状;人才培养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物流行业从2009年就取代了房地产产业,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从此就可以看出现代化物流行业在拉动我国内需,在保持我国经济活力方面起着良性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于人才储备这一方面较为落后,特别是专业技能性人才匮乏和我国中职教育的落后,变成了制约我国现代化物流发展的瓶颈。作为我国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心,中职院校的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关注的话题。对于中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以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
一、现代物流行业遇到的新机遇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推动现代化物流的进程。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迹象表明,现阶段我国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国家的领导下,各省市县地区也都明确了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重要地位,针对自己城市的特点,制定了现代化物流发展的计划,更好的推动了现代化物流行业发展的进程。
虽然我国的现代化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基础物流设施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当地的物流企业甚至已经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由于我国的自身特点和党的正确领导,从数据上看物流行业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稳定因素。
二、中职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1.现有升学模式的制约
由于前几年我国对于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导致了我国的普通高中生源较多,中职院校为了争抢生源,所以录取分数线只能再三的降低。这种分数线一味降低的模式,并没有扭转中职院校学生生源较少的现状,反而因为没看越来越低的缘故,使中职院校更加的不受欢迎。从国家统计的大数据上来看,在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基础教育的失败者,这一部分学生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执行能力较差,思维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上帝在为他们关了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门,中职、校的学生普遍拥有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大、发散性思维强等优点,而这些优点恰恰是现代化物流行业所需人才的必要条件。
2.重理论轻实践
中职院校中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传统的专业来说教学模式较为落后,甚至有很多的中职院校对于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训室,设备还没有配备完全。只有一些发达地区的大型中职院校,才具有规模较为完善的实训中心。而经济建设较为落后的小型中职院校,他们对于现代化物流的教育只停留在课本阶段,学生只能通过现有的书本知识来进行学习。纸上谈兵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中职院校的学生只注重条框上的知识记忆,时间操作能力较差,违背了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反映中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不强,责任心较差等等缺点,而这些缺点往往是因为实训操作能力较少的原因所导致的。只有通过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再加上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够使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招收标准。
三、中职院校物流教育的现状
1.师资的缺乏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物流教育方面发展较晚的因素,所以中职院校物流教育的专业老师较为缺乏,且老师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完善。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统计,正常标准来说,中职院校的学生和老师的比例要达到1:18,但是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物流教育的师生比,却达到了惊人的1:50。且这一部分老师大多为相关专业的进修转岗,很少有专门学习物流专业的老师,甚至有很多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影响了老师教学能力的正常发挥。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专家不专。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中职院校高薪聘请现代化物流专家来学校任教,但是这种想法只能存在于脑海,却无法付诸于实际。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企业中现代化物流的专家都很缺乏,学校能够引进的物流专家更加稀少。现阶段在我国中职院校物流专业任职的老师大部分为社会上有较多工作经验的人员,他们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只在自己所属的单位进行过锻炼。所以这一部分老师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方法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2.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由于中职院校物流专业的老师大部分为半路出家,所以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较差。在上课时大多停留在单向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只重视按部就班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新型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增加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由于老师对上课所教授的任务不清楚,所以造成了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讲解较多,师生互动较少的情况,学生们听起来很容易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对于现代化物流学习的积极性。
3.企业资源缺乏
现代化的物流行业是一个跨度较大而且分类较多的行业。但是由于资源较为匮乏的原因,一些中职院校对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些疑问:培养学生成为大而全的专业技能性人才;还是努力发掘学生的特色,走专门化的道路。就我国目前中职教育的局势来看,大部分学校愿意走第2种道路。使用培养学生专门化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针对企业的要求来培训人才,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也可以使企业在招收学生时减少了专业培训的时间,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但是由于企业资源较少,只有一部分的中职院校完成了这个目标。大部分院校由于企业资源匮乏的原因,只能迫使学生走大而全的道路,学生各方面专业知识都能够学习到,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物流岗位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中职院校要主动深入社会的各个行业,了解各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每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特别是现代化物流专业要经常地邀请物流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以及物流管理行业的协会,还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积极的和他们进行交流,共同探讨现代化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中职院校物流行业的课程建设。国家方面也要积极配合,鼓励物流行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来,使中职院校物流教育所教出的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真正建立起我国特色的、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中职院校还要经常与企业建设模拟性高的实训基地,将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始终贯穿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化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
2.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商议,探讨出现代物流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实践应用的专业能力,根据这些要求,将中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构建。把理解较为难的课程分成较小的多个部分的基本课程,把工作中实际应用到的操作能力渗透到中职院校的物流教学中来,尽量构建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中职院校现代化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将中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分成学生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和拓展创新能力等等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相互结合,是中职院校的现代化物流教学过程,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3.建立完整的学生考核体系
在中职院校现代化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动态考核体系,对于教学内容实现全面考核,实现考核和教学的一体化。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的与用人单位进行接触,根据用人单位的选人标准,完善本学校的考核制度。关于中职院校的考核内容,务必要做到对学生全面考核,既要考核学生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需要关注到学生对于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学校考核的结果要务必做到公平,对于平时学习的课程,要做到随学随考,可以采用口试、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最终的考核效果能更加的接近学生的真实水平。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中的各种物流考试,并将这些考试的成绩纳入到最后的综合考试中来。设立完善的奖罚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模式,比如推荐他们去能力较强的公司进行实习和工作,既保证了较好公司对于学校学生的要求,还能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制度,情况较为严重的同学甚至可以停课休学。另一方面要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对于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要特别的强调学生的社会实习考核,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我国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现状,发现我国在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中职院校要积极的改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现代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尽量做到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标准,从自身做起完善学校的各种基本设施,社会方面要积极的给现代化物流行业给予帮助,促进我国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露,李倩,黄有乐.创新设计升级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新智慧,2018(03):11.
[2]杨秀茹.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5(28):14-16.
[3]陈芳.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园,2015(08):171.
[4]于善波.地方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01-102.
[5]李晓文,王积俭.浅论我国高校物流教育现状与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江苏商论,2004(07):47-48.
作者简介
吴琼(1982-0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高级物流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