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清
玉溪技师学院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摘 要:体育舞蹈教学可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人际之间文明、高雅的交往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文章通过对舞蹈教学中创造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提出了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建议,为推动创新体育舞蹈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理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舞蹈;教学;创造能力;必要性;作用;培养策略
体育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主要内容,将音乐、服饰以及运动者的表现内涵融为一体,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运动,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早期,体育舞蹈被称为“舞厅舞”或“舞会舞”,作为人们自娱自乐和交际的一种工具,多出现在西方的大型聚会场合。现在,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就是人们通常称的“国标”。这是从最早期的“交谊舞”演变而来的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生理力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
1 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知识的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知识的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正是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普遍趋势的把握,我国把青年一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以提高青年一代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一般认为,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个性倾向和创造性表现能力。其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学校各科教学均应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适时、合理地渗透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体育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从动作的设计、编排,到舞台的表演,都包含有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因此,体育舞蹈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较好载体,对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确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将来作为教育者本体的需要。有些舞蹈专业学生将来会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多方面的更新,才能感染、带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力,才能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才能深层次开发丰富的智力资源,最终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2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
2.1 创造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要求思维主体从多角度、多个方面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即思维主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尽可能多的、与众不同且有成效的观念、想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就采用少讲让学生多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选择一些优美的舞蹈图片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之后,说出舞蹈的构思来。学生的构思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舞蹈的内容,有的从服装色彩方面来构思,有的从舞蹈的意境方面来构思,也有从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舞蹈的情节等方面来构思。通过这样的训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为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2.2 创造能力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活动的本质是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乃是体育舞蹈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律动,而节奏又是律动的基础,离开了节奏、韵律的动作就荡然无存了。可以说,没有离开节奏的音乐,也没有缺乏节奏的舞蹈。
节奏是属于音乐,也属于舞蹈。没有旋律,离开乐意,只要有节奏、节拍也可以跳舞。节奏起着一种起承转合、承上启下、抑扬顿挫的作用,使舞蹈动作之间既有了联系,又有了“呼吸”。也是赋予了动作以色彩,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因此,在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中,应把节奏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节奏和创造性依赖于想象,而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客观实践——产生感、知觉——头脑中留下表象——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产生新的形象。实践向我们证明,想象是创造的前奏,是一种感知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想象的人才善于创造。同样,一个善于想象的人,才更富有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舞蹈想象力,如教傣族一个舞蹈组合时,要求每一个学生设计一个以鱼为造型的结尾动作。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舞姿有立的、蹲的、跪的、卧的。有些学生的造型特点更有趣,如腹部贴地面,头部翘起,犹如鱼的头和尾;另一个雁式坐地,一小腿搬起,双手合掌,上肢三道弯体态,好似鱼在休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许多新颖、独特的舞姿便诞生了。由于都是学生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也更富有表现力。通过以上的教学想象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3 如何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1 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体育舞蹈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及时赞许和鼓励学生的成就,是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的,这种平等与和谐表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和帮助的融洽关系,不再是那种“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的教学关系,学生应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立、自主地学习。教师还要爱学生,认识学生间的差别,允许他们在学习中有机会选择,有不同的疑问,有不同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给他们制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既有利于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养成探究的习惯,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促使求知欲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开拓新的思路。
3.2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开发储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能源和潜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在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时,才能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机械模仿转为思维型学习,由此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比如,通过即兴体育舞蹈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让他们在即兴舞蹈中自我发现、自我检验,在检验中调整自我表现,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创作主体,从而引导学生走上艺术创造的道路。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舞蹈作品创造的源泉,只有具备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敏锐能力,才能不断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才能创作出时代的精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从观察中对比,并从对比中找出窍门、找出本质,这样才能把握时代,反映社会与生活,创造社会与生活。比如:学生做“根雕”的造型,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树根或展览品,找出根与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结构、形态,再来塑造“根雕”的造型。
4 小结
时代需要创造性教育,艺术的创造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教学要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作为现代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相信每一个体育舞蹈教育者都会在这一教学领域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艺术的创造性教育而奋斗,这是提高全民素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雅珍.体育舞蹈教学中表现力的培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
[2]薛丽卿.体育舞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