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六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钟燕锋
[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

        钟燕锋
        (紫金县城第一小学 广东 河源 517400 )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但在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小学对于学生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学器材不健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缺乏针对性等,制约着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小学生体育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文章将针对如何提升六年级体育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六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体育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完成体育教学的活动和达到体育教学效果的程度,它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约——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人。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项目的知识教学与技能实操,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满堂灌”,既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创新的教学方式,又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从而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教学环境中,缺乏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六年级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寓教于乐,主动探究。
        所谓“乐”,就是娱乐,简单来讲,就是将体育教学与娱乐相结合,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由枯燥、刻板、教条向生动、具体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升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积极性,甚至是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其自主探究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主动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重教轻引导的方法,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比如开展小学六年级体育“接力跑”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小学生的多动性、缺乏耐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游戏教学方式,比如将传统的接力跑过程中增设一些“障碍”,比如越过指压板、跳绳等,每通过一个障碍物即完成一次接力,由另一个同学完成接下来的挑战,用时最短、接力最规范的小组获得胜利。或者在课程教学开始前,以热身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跑步热身法,并将接力跑的动作要领、技能技巧、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既能够丰富接力跑的娱乐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第二,寓教于合,调试节奏。
        所谓“合”,就是合作,通俗来讲,就是将体育教学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使公平、公正、凝聚力、感染力的体育精神贯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

以往体育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独立、对立的,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学生之间也不存在团队合作的情况。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身的课堂节奏把控者身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堂节奏调整到欢快、灵活的步调上。
        比如开展小学六年级体育“多人跳长绳”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里学生构成情况进行分组比赛,并由每组选出自己的组长,负责组内成员和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游戏开始前,由教师讲清楚比赛规则——“8”字跳长绳,从左侧进绳,全部组员进入跳绳区后,再按照顺序从右侧出绳,完成时间最短的一组获胜。在小组内,组长需要考虑组员的特长安排两名摇绳者和其他组员的进绳顺序,组员们需要按照组长的部署练习和游戏。如此一来,组员为了小组的优胜就会团结合作、互相包容,一方面确保了课堂秩序的轻松、欢乐,另一方面也将课堂内容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三,寓教于实,拉近距离。
        所谓“实”,就是现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将体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被条条框框限制的文字内容,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和操作的现实体验。这种与现实生活体验相结合的理论与现实并重的体育教学方法,于小学生而言,既使得体育教学不再有过于强烈的距离感和压迫感,又使得学生的接受过程和教学效果更直观、更立体、更有效。
        比如开展小学六年级体育“游泳要注意安全和卫生”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学生是否会游泳?有哪些游泳故事分享?游泳有哪些好处?游泳是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接触的运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分享游泳可以强身健体的好处。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重点——游泳注意安全和卫生的方法,比如要结伴游泳、不游野泳、事先进行健康体检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日常游泳的时候,可以发挥指导性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将游泳的安全知识与现实游泳注意事项进行结合,真正做到了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想要提高小学六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重点就是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合、寓教于实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体育理论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健全激励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体育知识、实操体育技能、养成体育精神的积极性,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8,0(101):128-128.
        [2]黄天勇.以生活促教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生活化[J].科技资讯,20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