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麟
玉溪技师学院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摘要]职业学校体育课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天分各不相同,因此对体育的学习效果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就很难适应多层次的学生,因此分层教学法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职业学校体育课堂引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测评
新的教育理念不再一味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发展。单纯追求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新课标的带动下,如今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全方位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将分层教学引入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运动能力、接受程度等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2~3个层次。教师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做教学设计,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将课堂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一、以教学内容为分层依据
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要深刻结合学生心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需求一致,并且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式教学法,鼓励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活泼爱动的天性,体育课是实践活动课,如果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更多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本文以篮球教学为例:
A层:可以增加如技术分析等层次较深的内容,并适当地增加练习密度与难度,开展超前教学,可以改变投篮方向、投篮角度、加快跑动速度,进行各种运球、传球的半场或者全场投篮练习。
B层:可以让学生站在球篮两侧自己练习运球,并适当地增加练习的时间与次数。
C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篮球左侧与右侧慢跑,模仿摸篮板与篮网的动作,逐渐掌握好上肢与下肢的协调规律。
二、以学生能力为分层依据
对学生划分层次是实施体育课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学过程不再以教师为绝对主导,相反,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进行体育课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些学生喜欢足球等。体育课的分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由A级、B级、C级表示。
教师在综合考查学生整体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如下分层:
A层:有一定体育运动细胞的学生。他们热爱运动,天性活泼,对教师组织的课程活动有强烈的参加欲望,竞争力强,接受能力强,甚至有些学生具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对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做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设计,同时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考核难度,激发学生更大的潜力。在加强课程难度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尽量避免学生因为成绩好出现骄傲情绪。
B层:学生在课堂表现较好,但是成绩并不突出。这部分学生的考核成绩约占年级的2/3左右。在整体体育教学中,这类学生的成绩处于中上游。虽然整体水平不错,但是没有拔尖的人员,运动爆发力也不强,可以用中规中矩形容。这类学生尽管比A层学生运动能力稍微差一点,但是教师可以发掘其中的“人才”,比如在这类群体里面着重培养某个天分突出的学生,争取学生达到A层次的水平。由于此类型的学生人数在三个层次里面的比重最大,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C层:这个层次的学生运动能力稍差,与A层学生相反,他们不具备超强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也达不到A层的水平。这种学生往往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甚至排斥体育课,教师要及时关注并纠正学生的这种心理,适当引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多采取鼓励式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自信心。
三、以教学评价为依据进行分层
除了用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外,教学测评结果也可以采用分层方式。众所周知,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总结和测评,才能保证学生不断进步。体育教学也可以在教学评价阶段进行分层评价。因为笔者发现,根据以前的测评结果,单一的测评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的成绩,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测评,不要把体育成绩作为唯一测评标准。
A层:教师要重视评价中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完成高层次的学习。
B层:教师要以肯定为主,同时指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C层:教师应对该层次的学生多进行表扬,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可以进行赞美,这样就能够有效消除这类学生的自卑感,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综上所述,体育引进分层教学方法使体育课有了更大的魅力,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更加正确了。同时,体育课越来越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需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分层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应用是十分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王玉花.职业学校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王爽,李建章,王志平,等.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之分层教学与目标教学的有机整合[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张强,张雨辰.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14(4):98-100.
[4]姜志明,王保勇.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5):71-73.
[5]张先东.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策略实施浅谈[J].企业导报,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