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李丽丽
[导读] 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已逐步迈进“学科核心素养时期”

        李丽丽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 256300
        摘要: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已逐步迈进“学科核心素养时期”。从“双基教学”转变到“三维目标教学”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学科核心素养”相对比“核心素养”更为细节化、具体化,针对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将素质培养理念分配到教学情境中。我国教育理念始终跟随着时代车轮的前进速度与方向,而进行符合当下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环境的教育调整,为高等教育及高师培养提供阶段性的坚实基础,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化素质的提升。循序渐进地以阶梯式进行鉴赏学习。美术鉴赏课作为培育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不论在美术鉴赏课还是在美术创作课等其余美术审美活动都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在高中美术鉴赏的课堂当中,运用一些现代化技术,对于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效率尤为重要。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之下,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日益深化。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运用现代化科技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鉴赏作品,并要求学生通过多媒体对美术鉴赏的作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可以直接增加高中的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美术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提高高中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逐步加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中鉴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中美术课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课程,由于高中升学压力较大,很多学校把高考考试科目作为学习重点,很多时候美术课的时长得不到保障,甚至开设都成为问题,这是美术鉴赏教育目标难以完成、最难以跨越的障碍。其他科目的教师也不会去强调这门课的重要性,有的教师会去占用这节课做其他事情,这都是源于对美术的错误认知。另外,学生对美术课的认知还停留在这是一节娱乐的课堂,有些学生在美术课上做习题,或者其他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极少一部分同学会认真汲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导致很多美术课的纪律出现问题。对于鉴赏课这种画面相对单调的美术种类,很多同学不了解也不愿意去感受它的美与色彩绚丽、表现力强、构图新奇的作品相比,鉴赏课更要细细品味,学生没有耐心也没有兴趣,使鉴赏课教学又增添了几分灰暗的色彩。并且很多美术教师的教学手法存在着滞后性,单调枯燥的讲解难以满足这种课程的需要,美术教学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灵动感,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经常接受专业的培训,对艺术作品的品读缺乏韵味,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在教学中缺乏互动,学生没有参与感。建议改为:对艺术作品的讲解与品鉴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同时,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教与学缺乏互动。教学氛围过于活泼也是另外一个问题,部分美术教师倾向于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放松,但是没有传达到重点,对于鉴赏课的知识学生没有多少收获。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如何打造一节精美的鉴赏课教学课上,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以多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与实践。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开发
        在巨大的信息量的前提下,尤其是在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类型的作品集中深入分析时,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技术平台提升艺术教学水平,集中系统的分析不同的作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会大大提高美术课程的整体效率。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获得丰富多彩的视觉艺术,而且使学生能够通过现代技术对美术进行专业分析。美术的质量通常反映在作者的绘画技巧、色调、整体构图和情感融合上。情感可以根据作者所处的环境和所处的时代进行分析,但很难对作者在绘画技术应用方面的特点进行详细而准确的分析。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课堂上,教师又往往依靠档案编写者的分析,教学方法通常是相同的,学生往往很无聊。但是,如果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用于特定层次的分析,学生就可以在更广泛的层次上欣赏他们的作品。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将一些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如此一来,才能够让学生通过更多的信息化技术了解艺术作品的色彩及构图等等,深入全面的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
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聊画。教师与学生自由对话,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与感受。教师:同学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传世名画。你们想不想看呀?学生一听老师带来了中国传世名画,立刻兴趣盎然,满怀期待地大声回答:想!
        2.赏画。见学生兴趣大增,老师随即从画盒拿出这幅卷轴画,打开这幅长卷,学生们集体发出“哇!”的惊叹声音。课前老师通过微信群组给学生提供了90秒的微课学习视频,学生对这幅作品已经有大概的了解。所以一下就能认出:哇!韩熙载夜宴图。
        3.识画。见到学生的兴趣越发浓烈,教师顺势提问:谁来说一说《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谁?某学生回答:五代宫廷画家顾闳中。教师讲述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观察整个画面,过程中教师对手卷作简要介绍:手卷是古人放在案上慢慢品赏的,老师这样展示是为了让大家能看到中国传统绘画手卷的一个完整的装裱形式,大家看前面卷首部分由引首和前隔水组成,卷尾部分有后隔水和拖尾,中间就是画面主体内容。待会儿我们再放到课桌上细细品味。教师顺势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幅人物画作品,千百年来不断地被人们所追摹,这和它高度的艺术成就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正说明,中国传统人物画早在1000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画。这个环节意在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教师课前准备的精美高仿的复制品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既拉近了学生和中国传统绘画的距离,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自主鉴赏活动奠定基础,并且还自然而直观地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装裱形式—手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悠久历史,迅速进入本课课题。
结束语
        目前,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世界各国教育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与“视觉文化”这两大方面的冲击,思维的理性与感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视觉审美。高中教育处在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它发挥着影响人生的重要作用。虽然社会功利导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今仍存在“重理轻文”“重文轻艺”的教育偏见。作为教师,应致力于研究美术教育与人发展之间的联系,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于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与美术鉴赏活动息息相关,本文侧重于研究对鉴赏课的提升,希望在日后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发掘更多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贺慧星.试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62.
[2]于钦秋.试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整合[J].高考,2018(30):267.
[3]毛瑶.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J].新课程(下),2018(09):98.
[4]吕智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J].中华少年,2018(24):194.
[5]张亭亭.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