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 王定杰
[导读] 在越发成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然在向学生转移

        王定杰
        贵州省望谟县第一中学   552300

        摘  要:在越发成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然在向学生转移,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模式,所以,有互动的教学越来越受到实践的推崇。尤其是在初中德育方面,恰当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本文中,作者将以农村德育的特殊性为切入点,浅谈如何搞好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互动课堂。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

        应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在课堂上为主体,那么一切教学活动就必须具备以学生特点为导向的针对性,其实质是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课堂真正是属于学生的课堂[1]。互动则正是适应这些需要的课堂模式。然而,在道德与法治方面,课堂如何互动又有其特殊性,尤其是面对农村初中生,互动更加必要,且须更有针对性。这对教师们无疑是一种挑战,因为需涉及到教学观念的及时革新,教学情景的巧妙搭建,学生热情的火速激发,教学效果的相对提高。为此,作者就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互动做了以下分析:
一、农村初中互动课堂的实践意义
(一)课堂开展更顺利
        以往教师枯燥讲解的课堂看似流程少、简单化,但是教师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一节课下来,教师承担着大量的口述,且少有互动,甚至自问自答——一个问题提出来,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只得继续讲解。课堂互动正是为了打破枯燥、沉闷的氛围而设的,可以让上课流程不再在某些环节戛然而止,帮助课堂顺利展开。
(二)学生参与感提升
        单纯的教师讲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感,甚至许多学生从根本上就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不是似听非听,就是在看其他科目的内容[2]。而互动则是要求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活动,不但让课堂“活”起来,还能把学生从游离状态拉回来,让他们参与思考,主动讨论,建立起和道德与法治之间的联系。
(三) 学生更容易“心动”
        因家庭对教育相对重视不足,且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农村学生在德育方面的问题非常显著。许多学生本就无心学习,更谈不上重视三观的培养。然而通过互动式的环环紧扣,则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做一回“主人”,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研究引发思考,通过互相发表意见、阐述观点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学会判断是非。同时,越是巧妙的互动设计,越能够在内心深处触动学生,带给他们深刻的生活感悟。


二、农村初中课堂互动的实践建议
(一)话题论辩
        话题论辩可以是针对课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分组或以个人为单位均可;也可以是以课文为蓝本,设计一个话题,以辩论的形式展开探究,最后总结出道德与法治意义。教师在此要注意问题、话题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不能偏离课堂,不能为了互动而生硬设计。如,针对 “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教师在互动环节抛出“网络占据了我们哪些生活空间”、“你都用网络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等问题都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即使在农村,很多学生也都接触到或拥有手机;教师还可以以“网络是好的还是坏的”为话题,组织学生辩论比拼,加深对网络影响的理解。无论是讨论还是辩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烈,这是激发学生头脑风暴的最直接途径。
(二)生活引申
        生活就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教科书,尤其像道德与法治这样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课程,更应该紧紧扣住生活主题。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互动中注意更多的引申生活实例,并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发现实例,引发思考。同时,教师要注意所引申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贴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如,针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入生活实例:每年秋收时节常发生的农用车、货车相撞事件,违建房屋坍塌事件,青少年水库玩耍溺水事件等等。这些事例都发生在人们身边,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实例中理解社会规则必须遵守,否则害人害己。另外,教师也可以把引申实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出切身体会。
(三)案例模拟
        农村的法治观念明显落后,学生们也缺少法治环境的熏陶,所以在理解课上涉及的相关法律内容时比较吃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组织互动时,就可以利用案例模拟的形式,打造相似情境,从而让学生走近案例,获得更直观的理解。如,讲授“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时,教师就可把网络诱导未成年人赌博、未成年人斗殴致死等类似案件作为分析的案例,让学生模拟情节编写案件审理对话,为他们分组、分角色,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故事,最后由师生共同加以总结。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不容侵犯,并懂得在法律的庇护下如何护人与自护。
结束语:
        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修正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护航,所以互动教学对该课程的意义绝不限于教学本身,而是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生涯。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师就更应该以最谨慎、积极的态度去深研和践行互动教学,让其发挥出更好的成效。无论是话题论辩、生活引申,还是案例模拟,都只是互动教学的一小步,对该模式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覃秋喜.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5):205-205.
[2]陈丽华.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