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乐
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10064
摘要:高校共青团不仅是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重要推动力,而且为当大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加强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精准扶贫措施应用的效果,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积极作用,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优化方法
1、高校共青团开展贫困生创业就业工作现状
贫困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就业创业的精准扶贫核心变量之一,其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的效果。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与普通法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其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对经济收入的需求也更加的迫切。另外,贫困大学生群体因为自身的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相对较弱,其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也大多出自不利的地位,所以,贫困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成功的概率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也相对更低。
1.1心理问题重视度不足
因为受到自身家庭经济条件、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不管是在面对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出现的挑战时经常出现自卑或不敢突破的心理。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共青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教师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学生意识提升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略了解决长期困扰大学生成长的自信不足、畏惧改变、害怕失败等心理的重要性。
1.2育人机制仍需完善
根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返乡就业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贫困大学生毕业受的首选。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长期的先进创新创业素养和理念,成为了其毕业后返乡带领家乡脱贫致富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起步较晚且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再加上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完善,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对贫困大学生后期的就业和创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3创业就业扶持欠缺
高校共青团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力度不足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共青团在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时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实施了各种措施,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给予贫困大学生相应的补铁,但是由于这种仅限于经济或物质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方式,忽略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能力与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最终导致高校共青团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缺乏针对性,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成效。。
2、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优化措施
2.1提升思想认识
高校共青团应该通过深入的学习,领会上级部门传达的扶贫工作精神和要领,将提高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内生动力作为其日常工作的首要目标,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为能力较差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统一贫困大学生的思想。
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与攻坚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发挥其引导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统一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严格的按照自力更生的原则和要求,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意识培养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政策,推动高校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
2.2精准定位
自从2013年开始至今,我国各个省市政府就已经通过开展扶贫调研活动的方式,深入基层进行考察和调研,检查各地区的贫困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完善的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地方政府严格的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贫困认定标准,通过开展贫困对象三对面、三签字、两评议等相关工作,确认贫困对象,然后通过开展入户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完成了各地区贫困户的排查与签字认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共青团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极其家庭情况的全面了解,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档案,然后通过开展大数据录入的方式,将高校贫困大学生管理纳入到动态化精准扶贫管理体系中,在准确掌握大学生家庭贫困原因的基础上,列出了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帮扶政策的内容清单,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稳步提升。
2.3坚持严格的政策
高校共青团在开展贫困放大学生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时,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设计标准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和措施,充分重视相关安全配套设施建设的工作,才能保证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共青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贫困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力度,将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作为首要工作目标,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家庭、家乡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加快精准扶贫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高校共青团必须严格的按照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整合高校、社会以及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组建专业化的导师团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实践指导。其次,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优势,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与合作的力度,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要求贫困大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2.4组建有力保障
高校共青团在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扶贫工作时,应该从工作机制的创新为出发点,确保创新工作机制的有效落实,通过开展驻班帮扶的方式,挑选共青团干部担任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管理者,开展贫困大学生的定点帮扶工作,才构建完善的高新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监察考核机制,如果发现任何违法乱纪的问题,共青团干部必须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才能在确保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上,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高校共青团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5整合资源丰富载体
高校共青团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建立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资源优势,整合社会、企业、政府、高校等各方面的资源,为贫困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贫困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的方式,为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发现创业提供帮助,激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积极性,才能达到促进高校共青团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
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扶贫攻坚则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高校共青团来说,应该针对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特点和要求,优化共青团精准扶贫的措施,推动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梁津铭.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优化方法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11:168-169.
[2]焦一朔.高校共青团就业创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优化路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