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动”起来    ——论如何整合社会、学校、家长的力量共同教育好孩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樊秋萍
[导读] 爱,是肮脏的地上出现的一股清泉,冲洗杂念

        樊秋萍
        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爱,是肮脏的地上出现的一股清泉,冲洗杂念,留下心中的彩虹,以爱笑对人生;
        爱,是身感寒冷者手上的一杯热茶,暖意直达心底,使人心生安慰,顿感幸福;
        爱,是身心疲惫者躺下的一张温床,舒服惬意,一切的辛苦都得到酬劳,安心地进入梦乡;
        爱,是伤心悲痛者依靠的坚实不移的肩膀,遭遇人生的大风大雨,都不必害怕,担心,因为永远有人在身边守候着自己......
        爱,是简单的。对于穷人来说,爱他们,莫过于给他雪中送炭;对于富人来说,爱他们,莫过于给他一个真心、温暖的拥抱;对于父母来说,爱他们,莫过于给他们一个踏实的、放心的交代......别人说,爱需要大声说出来。我对这观点有所保留,我欣赏的是:爱,需要“动”起来!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在教导这么多天真烂漫、纯洁朴实的孩子过程中,我深感体会: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爱他们,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告知他们,因为对于语言的告知,他们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我们更需要用行动来表明我们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模仿这种爱,并且以这种爱同样对待其他人,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孩子生活的环境不仅仅在学校,因此,教育孩子的责任,是需要社会、学校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以正确的、爱的行动来共同教育好孩子。
        我把孩子生活的这样一个大环境比喻成一个小家庭,孩子仍然家里的孩子,那么,社会、学校与家长就分别演绎着不同的角色了。
        社会好比是孩子的爸爸。父爱如山,做父亲的应该是稳重,内敛,不善言辞却给予孩子良好的物质基础,支撑着孩子的成长。社会就诠释着爸爸这样一个责任。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太阳,社会应该给予孩子茁壮成长的条件与物质基础,不是仅仅喊口号。社会对孩子的爱是宽广的,是稳重的,是多种形式的。政府可以多建免费进入看书的图书馆,借书手续尽量简单化,让孩子觉得到图书馆看书是一个简单、舒服的消遣;相关部门可以资助、鼓励学校多开展兴趣班、提升班和有益身心的活动,使学校有能力、有条件给予孩子一个学习、展现的舞台;电视台多建立少儿频道,通过电视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并且传递相关的知识与生活常识。电视通过形象、生动的宣传手法比平时苦口婆心的教育要好得多......
        社会给予孩子的爱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表明的。虽不细致,确万万不能缺。就像一栋楼的地基,没了这地基,房子会垮,缺乏了社会行动的爱,孩子的成长一样会夭折。
        家长好比是孩子的妈妈。母爱如水,做母亲的应该是温柔,疼爱,谆谆善诱,给予孩子天使般的爱与抚摸。在孩子跌倒时扶起来,给予呵护,在孩子任性时搂在怀中,用爱感化。家长就诠释着妈妈这样一个责任。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相处得最多的就是家长。在家长的教导中,孩子学会了爬,接而学会了走。在孩子开始有意识模仿的时候,家长的一举一动全收进孩子的眼里,心里。因此,家长爱孩子,就要以行动给予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以行动向孩子诠释他们的爱。记得有一位家长跟我交流教育孩子问题的时候,他说他的孩子很爱哭。其实我也有此感受,他的孩子很害怕别人吵架,哪怕是两个人不是真的吵架,只是说话说得大声点,孩子就会嚎啕大哭。听家长说完了事情,我才知道孩子养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原来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夫妻俩经常吵架,甚至动手,小小年纪的孩子看到两个人吵得这么厉害,害怕了,于是嚎啕大哭,夫妻俩见孩子哭得厉害,就停止了吵架。因为,每当两人吵架,孩子就哭,其实这已经给孩子造成了童年阴影,也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意识:只要吵架,一哭就解决问题。家长的这一行为就严重地影响了孩子将来对于事物的认识了,无论平时家长有多“爱”孩子,经常夸孩子,说大家有多爱他,都弥补不了这一行为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家长给予孩子的爱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表明的,家长的爱不像社会的爱那样宽广,但一定要细致,因为家长的每一个行动,孩子都会记在心里。要以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校好比是孩子的良朋。良朋益友,做良朋的应该是亲切,扶持,互帮互助。在你骄傲时泼你一盆冷水,让你清醒;在你潦倒时给予你激励,让你重新站起来。学校对孩子的爱最直接不过的是老师的爱了。老师给与孩子的爱是关爱,爱护。这种爱不是说出来的。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除了教学之外,老师与孩子还有很多相处的时候,因此老师的任务更是育人。孩子还小,感性思维比理性思维要强,因此,大部分的教育理论灌输给孩子,孩子吸收的其实不多。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记得有一次的班会课,我的主题是: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我在课堂上列举了很多例子,也说了很多关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好处,可是,听得同学昏昏欲睡,并且课下受到的效果也不好。又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的饭没吃几口就不小心全倒在地上了,两眼全是泪水。这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就开始议论了,有的说这名同学真惨,没饭吃了;有的叫这名同学重新去饭堂拿饭......我看到了这情形,我突然觉得机会来了。我拿着我的饭,走到这名同学身边,刻意很大声的对这名同学说:“孩子,不怕,老师有饭呢,你的倒了,老师给你,不仅仅是学生之间要相互帮助,老师与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帮助啊!”然后我给了这名同学一些饭,又刻意大声说:“哎呦!这名同学没什么菜啊?谁来帮帮他啊?”不出所料,几乎全班同学都拥过来了,争着把自己的菜给这名同学!可见,我的目的达到了。到了以后,有时候有的同学吃饭没有勺子,学生都争先恐后要去饭堂拿勺子。我深刻感受到,行动比说的有用得多!
        学校给予孩子的爱是需要通过行动来表明的。通过爱的行动教育学生,我觉得这是教育的最好方法。在学生心中,老师是最神圣的,最高尚的,最具权威的,因此,老师的每一个行为,学生都认为是对的,都会学习的。
        让爱“动”起来!不仅仅是你的责任,或者是我的责任,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爱,说得简单,做起来就很难。对于学生来说,爱他,莫过于用正确的,爱的行动来教育他,使他茁壮成长。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说的不仅仅是身边人的言语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表达身边人的行为的影响。爱孩子,就给孩子教育,是爱的教育,而且正确的爱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在社会、学校和家长间建立桥梁,传递这透心的温暖与期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