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心结,走进学生心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潘国超
[导读] 中学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

        潘国超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527300
        摘要:秉承“立德树人”的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出有担当、有品质、有道德、有情怀的高尚现代中学生为价值目标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涵所在。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具备足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外,还要采取更加细致入微的心理辅导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不出现偏差,进而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
        关键词: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引言
        中学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开展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提出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为价值目标,以社会价值观为关键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心理辅导和实践体验等具体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的心结,进而实现有效的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并在此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诚信、友善、爱国的高道德品质中学生。
一、初中班主任践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在中学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学校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将德育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班主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方式,将德育教育进行全方位落实,并在此过程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整合,让学生既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具备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由于教师对德育工作认知的偏差及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不到位,导致未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学生方面不能实现有效的倾述,导致学生未能打开心结,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未能深刻探析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性格特点,在引导学生道德认知方面存在疏忽,进而导致班主任德育工作进展缓慢,最终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以及科学意识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最终可能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因此,中学生的德育教育迫在眉睫。为全面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并结合多种班级实践活动,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和融合,促进学生身心的全方位成长。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施教者、管理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初中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定”,班主任是组织学生思想教育和引领学习作风的核心人物,是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人员。但是随着新时期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变化,传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管理任务要求。
        1.中学生思想变化问题。当代中学生主要是05后,由于生长在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他们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意识和维权意识,相对于00后,这一代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经常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是十分脆弱的,强大的外表和敏感的内心形成了一个矛盾体,对于这样一种群体,班主任如果仍是以高高在上的施教者和管理者和他们进行交流,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当下大多数学生更希望看到一个和蔼的、充满亲和力并且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及时创新工作模式和思维。
        2.班主任自身定位问题。当下部分初中班主任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任务,与自身工作没有多大联系,有多余时间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这种认知无疑是对德育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轻视,很难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更深的领悟或者更大的突破,给素质教育改革套上了枷锁。由于对思想认知的轻视,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的研究不足,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停滞不前,最终很难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出较大作用。其次,即使有部分班主任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德育教育过于传统,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方式还是停留在“苦口婆心”的老一套,思想不够新颖,工作方式创新不足,学生只觉得枯燥无味,根本不会投入到道德建设中来,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然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工具、教育方法应用不足也是阻碍初中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因素之一。最后是班主任自身的局限性,班主任一度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主体,而初中班主任更多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管理,忽略了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没有成为学生积极思想建设的引导者。例如,在某中学,一位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就私自体罚学生,对学生造成多处淤青,遍体鳞伤。

再比如,2019年成都某初中,学生由于在课间操时不遵守相关秩序,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其进行辱骂和体罚,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承受了极大的委屈,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还会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严重的还会使得学生的成长道路出现偏差。
三、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1.开展多样性班级文化活动。班级化活动是提升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关键,中学班主任可以每周定期开展班级讲话、志愿者服务等具备较大教育意义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彰显传统道德文化,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班主任在每周或者每月都要制定不同的德育活动内容。例如在入学阶段可以将入学教育作为突破口,开展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步入全新学习阶段新的目标和信心。期中阶段则需要继续深化之前的教育成果,将责任作为教育关键,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等。期末应该将感恩教育和理想教育作为主线,开展班级典礼或者感恩社会等具备重大感恩教育的活动。除去班级活动之外,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也应该适当的添加一些德育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注意管理形式的变化,让班级管理在符合当下国情和注重理论教学的前提下,让德育工作形式变得多样化,创造出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德育方式,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中打开自己的心结。
        2.采取细致的心理辅导方式,打开学生的心结。中学生是践行道德价值观的主要对象,中学生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用更加亲切热烈的方式服务于学生,将道德加偶的重心放置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体验当中,把德育传递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中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起到的德育效果不尽相同,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和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关联,为班主任更好的践行德育工作带来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所以班主任可以借鉴吸收当代教育领域的一些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强化教育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协同性,对现代道德理论体系进行再创新。此外,初中班主任也可以借鉴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逐一的心理辅导,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或者道德品质出现偏差,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到道德教育当中,发挥出其特有的情感功能,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使道德教育工作变得更容让人接受。
        3.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初中班主任要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的变化。其次,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要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的德育教育路径,实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让学生不再对德育工作感到反感和厌恶,提升其德育教育的接受程度。再次,是转变传统的以班主任为主体、以单方面灌输和说教的教育方式,利用多种教育交互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时接收到学生反馈的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最后,一位合格的班主任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做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此外,班主任教师还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微信、QQ是一个活跃性、开放性的信息交互平台,学生能在其发表自己的学习问题和生活问题,所以,微信、QQ能够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并通过学生真切的思想动态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辅导。
        4.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班主任是班级活动和课程的组织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新时期的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仅仅靠通过建立制度进行强制性约束已经行不通了,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愿的接受德育教育,或者“耳濡目染”的方式进行渗透。首先,班主任要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出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其次,班主任本身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循序渐进的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当代中学生受到来个四面八方的思想冲击,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同时却又是充满创造力的,他们对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三观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在课余时间、班级活动中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间思想交流,极大的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四、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借助于心理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获取学生的信任,及时收到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育手段进行思想价值观的传递,致力于培养出心理素质高、思想价值观正确的新一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常玉兰.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名师在线,2019(27):94-95.
[2]王乐芳,徐西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44+60.
[3]余佳倩,彭佳鑫.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论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192-193.
[4]王丹.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0):158.
[5]张虹.走进学生心灵 打开学生心结——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情感读本,2020(0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