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课堂的有效开展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陈丽娟
[导读]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逐步加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
        陈丽娟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汇泉小学  250200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逐步加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传统文化在各个教学阶段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扬和传播,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艺术瑰宝,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地、各学校也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构建高效的小学传统文化课堂,不仅有利于优化小学生的古诗文水平,还能够满足“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战略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开展的意义和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堂;开展;策略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China ha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the emphasis 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has been effectively carried forward and spread in all teaching stage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treasure of our art, the crystallization of 5000 year civilization and wisdom,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classroo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language level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ut also meeting the strategic requirement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start with doll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room;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开展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今天,小学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和开展,对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为:其一,有利于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随着各地各校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精彩的历史典故和哲学道理,使学生能够感受先贤作品的同时,也增加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也会对传统书籍广泛涉猎,最终帮助其了解和掌握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其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传统文化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章和诗词等等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表述,所涉及到的文章或者诗词不乏有以诗言志,或是借古讽今,针砭时弊,通过教师将传统文化和班队教育、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能够使得学生透过文章表层分析精神主旨,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升华和洗礼,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充分的文学积累。其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丰富的家国天下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开展方式
        (一)营造传统文化课堂气氛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是先贤留给今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传统文化课堂气氛的营造,会让学生时刻能够有效地融入于浓郁的学习气氛中,从而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儒家传统文化强调了“仁义礼智信”,我国传统经典作品更是多次强调了要做一名谦谦君子,即尤其重视“礼”的问题,这就都是现代教育需要重点加以弘扬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则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首先为学生树立榜样,然后需要制定科学且合理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尊重师长,通过此方式来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规范的礼仪去做事,以此来为后续传统文化课堂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再现历史,深化诗词理解
        针对于古典诗词而言,其多是作者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内心情感表达的产物,或是作者感时伤怀、抑郁不得志的内心倾诉,亦或是作者借诗言志、以诗喻人的精神寄托,而这些所形成的文字能够有效表达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也有效的呈现出当时的历史背景。基于此,教师可以将将历史融入于学生诗词讲解中,让学生能够在了解诗词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学习诗歌,如此,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主题,最终强化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陆游《示儿》这一古诗时,学生初此涉猎该诗句时,会感觉这篇诗歌是一篇遗嘱,同时也会感受到字里行间诗人的悲伤、遗憾。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诗歌背后蕴含着“靖康之耻”,以及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情况,在将其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诗句相联系,学生就会感受到诗人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以及渴望中原一统的志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兴衰。
        (2)以诗歌反馈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元宵节等等都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得到过充分体现,教师可以利用诗歌来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不同传统文化的风俗特点,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对传统节日文化予以深入认识。
        例如,王安石的《元日》就是关于春节的一首诗,其中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教师可以利用该诗词,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民俗文化,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3)深度挖掘,提炼精华
        课本中的古诗词不仅仅蕴含着优美的词句,还有深刻的道理,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深度挖掘潜在的教学资源,并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其次了解必要的文化历史、文学典故,教师还要善于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并且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既学到古诗词的优美诗词,也能善于运用传统文化来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结束语
        基于上文所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小学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是顺应时代需要的,是现代教育课程体系下不可或缺的一课。因此,教师可以从字词、古诗词等多个方面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在深化传统文化教学意义的同时,也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下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登艳.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分析[N]. 贵州民族报,2020-08-20(B03).
        [2]徐帅.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65.
        [3]韩冬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