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思考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2期   作者:杨会远
[导读]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杨会远
        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小学
        摘要: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策略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了这样的差距?杨振宁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所以,杨振宁向中国科大少年班指出的第一条成功法则就是质疑。
小学生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思维越来越开阔,在学习中开始有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而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成分,要使学生有所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那么如何使小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强化问题意识,培养问题的分辨能力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表现为人门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乃至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跟着问题去思考,随着问题去解决。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要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要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三、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发现问题提出来,既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质疑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
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应进行适度的调控,针对教材要求,把矛盾集中,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角落”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产生讨论,展开讨论。
五、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当学生敢于提问题后,教师要适时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评价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好问题。教师还应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如当学生提出的一个好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同学提的问题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还可在班中评选“提问小能手”等.树立榜样,并让善于提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使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使自己的问题能提在关键处,提在点子上,从而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
总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这正如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种新的认识或创造发明,都跟疑紧密相关,不善于质疑求异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不会有创造精神。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要敢于疑课本之说,疑教师之解,疑权威之言,在提问中探幽索微,寻求真理,掌握知识,并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兴元.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7(05).
[2]王俊.引导学生质疑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
[3]孙彦玲.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4]程荣华.浅议盲校语文学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